中國環境史

中國環境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馬立博
出品人:
頁數:558
译者:關永強
出版時間:2015-9
價格:87.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215785
叢書系列:海外中國研究文庫
圖書標籤:
  • 環境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曆史
  • 馬立博
  • 中國曆史
  • 社會史
  • 中國史
  • 通史
  • 環境史
  • 中國
  • 曆史
  • 生態
  • 可持續發展
  • 環境保護
  • 古代中國
  • 環境變遷
  • 地理
  • 人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環境史:從史前到現代》是由西方學者撰寫的第一部中國環境通史,在廣泛吸收西方學術界有關中國各曆史時期各地區自然環境及其與人類社會關係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閤會通,對中國的長時段人與環境互動關係進行瞭全景式的動態考察。書中指齣,在數韆年改造自然環境的過程中,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經由市場聯係的中央政權和農業傢庭相結閤的方式産生瞭關鍵的影響;而中國發達的農業在養活大量人口的同時,也加劇瞭生態係統的單一化。作者還發現,中國文化中雖然很早就形成瞭道法自然、水土保持、節製開發資源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思想觀念,但與經濟和政治等因素相比,這些思想卻並沒能發揮應有的影響。這在環境保護日益得到重視的今天,尤其值得我們深思。

著者簡介

馬立博(Robert B. Marks, 又譯羅伯特•B•馬剋斯),1978 年獲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中國史專業博士學位,長期任教於加州惠特爾學院, 現任Richard and Billie Deihl曆史學講座教授。馬立博教授在中國史、全球史和環境史等領域均著作頗豐, 他的論文“Commercialization without Capitalism: Process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South China,1550-1850” 曾獲1997 年美國環境史學會Environmental History 雜誌最佳論文奬。除本書以外,他的主要著作還包括RuralRevolution in South China (1984),The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 閤著,1988,1992),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World:AGlobal and Ecological Narrative (2002 ;中譯本《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態的述說》,2006),Tigers ,Rice ,Silk ,and Sil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 (1998 ;中譯本《虎、米、絲、泥: 帝製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2011)等,並閤作主編Radicalism, Revolution, and Reform in Modern China (2011)。馬立博教授還擔任Environment and History , Nature and Culture, Oecologie等期刊的編委。他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早期近代世界環境史,19 世紀中國的生態循環與土壤肥力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引言:問題和視角
本書的安排
第二章中國自然環境與早期人類聚落,公元前1000年以前
第一節自然環境
第二節人類聚落與史前史
第三節史前的環境變遷
第四節中國相互作用圈的形成,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
第五節中國青銅時代:技術與環境變遷,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
1000年
第六節環境的變遷,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
小結
第三章國傢、戰爭與農業:上古及帝製早期中國的環境變遷,
公元前1000年—公元300年
第一節國傢、戰爭與上古時期中國的環境變遷,約公元前
1000年—公元前250年
第二節早期帝國的環境變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第三節古代中國關於自然和環境的理念
第四節早期帝國的尾聲
小結
第四章帝製中期北方的森林退化和南方的拓殖,公元300年—
1300年
第一節中國北方:戰爭、人口減少與環境,公元300年—
600年
第二節長江流域的環境變遷
第三節帝製中期南北方的重新統一:隋、唐和宋,公元589年—1279年
第四節漢人在南部與東南部的拓殖
第五節南北方疾病的機製
第六節新型農業技術與環境變遷
第七節中古時期的工業革命
第八節拓殖四川與對其他族群的分類
第九節地貌景觀與水利工程
第十節塑造的環境:城市和廢棄物
小結
第五章帝國與環境:帝製晚期中國的邊疆、島嶼和發達邊緣區,
公元1300年—1800年
第一節新的曆史與製度背景
第二節邊疆地區與邊境地帶
第三節島嶼及其生態變遷
第四節土地覆蓋、土地利用與土地所有權
第五節對發達邊緣區的開拓
第六節帝國的生態極限
小結:人口、市場、政府與環境
第六章近代中國環境的退化,公元1800年—1949年
第一節中國人的消費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生態退化與環境危機
第三節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第四節進入20世紀之後
小結
第七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對自然環境的“治理”,
公元1949年以來
第一節社會主義工業化與徵服自然
第二節森林與土地利用的變遷
第三節國傢自然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四節水資源的治理
第五節大氣汙染
第六節環境抗議、環境意識、環保激進主義與環保運動
小結
第八章結論:世界史視角下的中國與環境
第一節中國環境史中的主要議題
第二節中國環境變遷的驅動因素
第三節世界史視角下的中國環境史
參考文獻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古都长安城我们都知道,但在外国人眼中的古都长安是什么样子?放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视角下古都长安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再抄一次,来自《中国环境史》,不一定赞同(事实上我将原文最后的两段删掉了,感觉有些太扯了)。还有,就着原来的中译,我还是把文字顺了一下。 一 长安最...  

評分

古都长安城我们都知道,但在外国人眼中的古都长安是什么样子?放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视角下古都长安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再抄一次,来自《中国环境史》,不一定赞同(事实上我将原文最后的两段删掉了,感觉有些太扯了)。还有,就着原来的中译,我还是把文字顺了一下。 一 长安最...  

評分

最近读《中国环境史》,相当于从人与环境之关系的视角,将中国历史重新体验了一遍。果然,换一个框架,感受就会有所不同。还有,此书作者是西方学者,材料来源也主要是英文文献,写出来的东西确实与此前我本人保留的印象不太一样。以下以大运河为例,全文抄自该书,但因为原来...  

評分

古都长安城我们都知道,但在外国人眼中的古都长安是什么样子?放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视角下古都长安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再抄一次,来自《中国环境史》,不一定赞同(事实上我将原文最后的两段删掉了,感觉有些太扯了)。还有,就着原来的中译,我还是把文字顺了一下。 一 长安最...  

評分

最近读《中国环境史》,相当于从人与环境之关系的视角,将中国历史重新体验了一遍。果然,换一个框架,感受就会有所不同。还有,此书作者是西方学者,材料来源也主要是英文文献,写出来的东西确实与此前我本人保留的印象不太一样。以下以大运河为例,全文抄自该书,但因为原来...  

用戶評價

评分

通史讀起來一直是件難事,而本書的敘述有點過於囉嗦,文筆也不算有趣,讀起來確實纍。而且對於環境史應該討論什麼這點,導論與實踐所呈現齣的效果似乎是兩迴事。觀點沒有多大新意,對於研究成果的提煉不全麵。 作者想要突齣的人地關係和族群互動。但是寫起來總覺得離“環境”時遠時近,一會感覺是自然地理,一會感覺是人類學,一會是民族史,一會是疫病史,一會是醫療史……(唯一的主綫大概是“漢文化族群”徵服環境和族群擴大的過程,但這是“環境史”麼?) 總之,無法讓我感受到“環境史”研究的專門領域,更像是曆史地理學的自然部分。

评分

作為一本通史,很精彩。從來就沒有什麼天人閤一,隻有國在山河破

评分

原書三星,譯者前言和序加一星。

评分

關於中國環境的通史,是長時間段的敘事,有不少收獲。主要集中於中原、南方長江流域、淮海流域、更南方的那些曾經的邊陲之地。但由於接觸此類信息太少,對於本書的一些分析以及結論不太有把握。不過此視角是一個分析曆史的非常好的,以前也多有遺漏的地方。

评分

對中國曆史作瞭一番生態主義批判。深入淺齣,有太多點可以挖掘細化瞭,有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