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巴巴拉·W·塔奇曼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656
译者:万里新
出版时间:2015-10
价格:88.00 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48170
丛书系列:巴巴拉·W·塔奇曼作品
图书标签:
  • 历史
  • 二战
  • 芭芭拉·塔奇曼
  • 美国
  • 巴巴拉·W·塔奇曼
  • 政治哲学
  • 世界史
  • 中信出版社
  • 史迪威
  • 美国外交
  • 中国近代史
  • 抗日战争
  • 军事史
  • 中美关系
  • 1911-1945
  • 远征军
  • 蒋介石
  • 国际视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世纪前叶,中国和美国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这是一个古老但衰弱的古国和另一个年轻但强大的新兴国家的一次相遇。在本书中,跟随史迪威——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我们见证了那次历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 这种堂吉诃德式屡败屡试的努力之外,现代中国露出了它的脊梁。

本书为1972年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1、是什么决定了中国和美国“二战”胜利后的方向?了解中美关系史必读书目,详细剖析70年前中美关系转折点前因后果。

2、巴巴拉•W•塔奇曼,两度获得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家,其历史作品为万千大众读者喜爱至今。

3、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一部能让读者体会到历史精彩之处的作品。

--------------------------------------------

【名人&媒体推荐】

巴巴拉•W•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是一部杰作,这是出于许多很不相同的理由,每一条理由都足以让它流传下去。

——费正清

关于中美关系最具可读性且信息量极大的一本书……才华横溢、思路清晰、观点独到。

——《国家杂志》

塔奇曼最了不起的一本书……视角宽广,史料丰富,思路清晰,文风沉稳,必须承认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关于历史的知识,更让我们在知识以外受到了启迪。

——《纽约客》

娓娓道来一个精彩绝伦、跌宕起伏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简介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63和1972年凭《八月炮火》与《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她的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 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其作品深受大众读者和费正清等历史学家的推崇。

奥利弗·B·波拉克曾这样写道:“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们而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目录信息

序 001
前 言 009
致 谢 012
开 篇 危机 001
第一章 一个军官的成长 006
第二章 革命的访问者 027
中国,1911 年
第三章 世界大战 048
圣米耶尔与山东
第四章 派驻北京 072
军阀年代,1920—1923 年
第五章 “能干”团和蒋介石的崛起 109
1926—1929 年
第六章 “酸醋乔” 148
1929—1935 年
第七章 出任武官:中国最后的机会 174
1935—1937 年
第八章 出任武官:中日战争 198
1937—1939 年
第九章 仓促上阵 244
1939—1941 年
第十章 “让我去哪我就去哪” 276
1941 年12 月—1942 年2 月
第十一章 “一顿狠揍” 307
1942 年3 月—5 月
第十二章 受助者 364
1942 年6 月—10 月
第十三章 “花生米跟我上了一条船” 395
1942 年8 月—1943 年1 月
第十四章 总统的政策 425
1943 年1 月—5 月
第十五章 史迪威必须走 455
1943 年6 月—10 月
第十六章 中国在开罗的一刻 482
1943 年11 月—12 月
第十七章 回程 504
1943 年12 月—1944 年7 月
第十八章 “整个亚洲的命运岌岌可危” 551
1944 年6 月—9 月
第十九章 “能干”的限度 584
1944 年9 月—11 月
第二十章 “我们必须撤出—就现在” 614
1945—1946 年
附录 643
参考文献 64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最近在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恰好看到了和菜头的一篇文字,原文在这里:http://www.hecaitou.net/?p=4902,因为有了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的所得,因此记下一点感想,本来这些感想是写在google share里面的,忽然觉得可以记录下来,因此,作为《史迪威与...

评分

芭芭拉·塔奇曼平生最有名的作品即《八月炮火》,那是西方人说西方人故事,凭借于参战各方详实的文件记录,塔奇曼的成名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无非就是“临门一脚”,再加上成书时古巴导弹危机人人自危的冷战大背景之下,自然是一炮打响。但联系到本书,无疑可谓塔奇曼一生之败笔...  

评分

在中国的抗日史上,鼎鼎有名的中国远征军及其优秀将领孙立人,以及陈纳德的飞虎队,都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缅怀和崇敬,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曾经有这么一个背影孤寂的老人,他曾经为打开通往中国的陆上通道和中国远征军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 通过本书,作者想让我们不要停留...  

评分

重庆《新华日报》的开天窗,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次便是周恩来手书:“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四周大片留白,捅出了皖南事变这惊世真相。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于1938年创刊后就屡屡被新闻检查机构利用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对送审的稿件进行删改...  

评分

我最近在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恰好看到了和菜头的一篇文字,原文在这里:http://www.hecaitou.net/?p=4902,因为有了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的所得,因此记下一点感想,本来这些感想是写在google share里面的,忽然觉得可以记录下来,因此,作为《史迪威与...

用户评价

评分

知史明鉴,尤其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

评分

芭芭拉的文笔殊有可取之处,在描述人物方面亮点的确不少,典型的记者精准性文笔。但难逃自说自话的嫌疑,事件勾连过于牵强显得结构松散,当然观点也是泥沙俱下

评分

无耻白左的烂书又重版了

评分

三辉做的很多书,我虽然不懂,但大约都还不错。不知道为什么再版这本陈旧落后,吹捧史迪威的书。。。

评分

美国噪音,对《史迪威文件》中的“毒素”没进行有效“过滤”,以致产生偏颇之见,丑化诋毁国民党与“花生米”,对糟糕的军事与外交表现置若罔闻,反为树立光辉的形象而纪功丰碑。著作应有的客观公正已然倾倒,加之缺乏灵动的陈述,东西方文化因为存在隔阂而不能相互理解,塔奇曼相较失望的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