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李德·哈特(B.H.Liddell―Hart)英国军事思想家。1895年10月生于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英国步兵队,1927年退伍,官拜上尉。曾任《每日电讯报》和《泰晤士报》军事记者、《大英百科全书》军事编辑。二次大战前(1937-38)担任英国陆军部长贺尔贝利夏的私人顾问,致力于英国陆军的改组工作。战后,李德哈特在世界军事学界的地位达到最高峰,欧美各大学及军事院校纷纷授与荣誉学位并聘邀客座讲学,1966年受封为爵士。著作超过三十余册,包括《战车:皇家战车及其前身的历史》、《山的那一边》、《回忆录》、《战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其有关于机械化战争的观念对当代的战争艺术具有重大的影响,尤以在德国为然。1970年1月卒于白金汉郡梅德门汉县。
我喜欢历史,往往是喜欢那些戏剧化的故事情节。 以这种标准,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讨人喜欢的一节。 邪恶化身的大反派希特勒,懦弱短视的腐朽者张伯伦,代表着正义联盟的丘吉尔、罗斯福,高度脸谱化的角色备齐,一幕激动人心的历史剧即将上演。 第一次听到张伯伦这个名字是在...
评分将近七百多页的书,排版还比较密,断断续续,还跳过部分章节,今天才勉强算看完。 对战争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记叙,重点分析了参战国高层的想法和战略意图。 对具体战役的描述实际上并不是很细致。(不是很细致还写了七百页) 最开始希特勒的野心并不大,他的野心实际上是...
评分这部书先不说水平,作者的身份也是很有意思的。他是一战的亲历者,二战之前已是知名的军事、战略专家,而且跟德国、法国、英国等诸国将帅们相识,具备最直观的观察以及最专业的军事眼光。内容引人入胜,的确是非常难得。 而且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历史人物,还参与过战前的各种讨论...
评分 评分相对于普鲁士来说,纳粹的统治除了排犹内容,从某些德国人角度来看还相对人道一些。 印度的内向性和人民缺乏国家意识的问题 波兰和苏联对于乌克兰的反复占有 战前的日本缺乏母机,这也是其工业的一大短板。 作者通过档案式的编撰方法,形成了多角度叙事 在日本人表面的文...
又一本没看下去的书,发现对这种宏观的书一般都看不下去,每到这种时候就有点庆幸自己没学历史,不然翻文献恐怕会要我命吧。 为了不拉低平均分,只能厚颜无耻的打个分
评分苏德战场描写的较少。
评分战之史,把二战当成一局棋,抛开善恶是非,黑子白子,适者生存。 最佩服隆美尔,沙漠之狐,永远能用最少的兵力实现最大的战场效果,而最后被希特勒逼迫服毒自尽,真是悲剧英雄!
评分苏德战场描写的较少。
评分当时的德国真的不是一般的厉害,战士素质精良,战斗指挥迅速有力(英国相形见绌得太多),若不是苏联寒冷的冬天给了苏联人优势,胜负也许未可知; 二是感慨我们祖国的军事力量是如此的落后,前段时间第一架航母下水,而在二战时期,各个大国便有数十航母纵横在各大洋上了,我们的祖国到今天的发展,真的太艰难了。另外,在历史书上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胜利的意义中总是会学到一条:“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世界历史的角度,日本的侵华战争,只是它侵东亚的一个部分,而东亚战场又是世界战场的一个小部分,主要战场一直都在太平洋战场。令人心痛,我们的祖国以如此薄弱的军事力量,小米加步枪,牺牲了多少战士,才赢得这令人心痛的胜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