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
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此书英文版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即成畅销书,并获1971年度普利策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二战史经典著作,畅销欧美数十载
◎跳脱抗战叙事和盟军视角,更多的从日方角度、运用日本史料呈现日本法西斯衰亡的历史
◎对二战太平洋战场战况最详实、最客观的记录,战争场面精彩纷呈、人物饱满、细节丰富
◎百余幅珍贵照片,还原残酷的战争场面和人性的光辉时刻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后再反思。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总结教训
-------------------------------------------
【评论】
宏大、充满吸引力,且极为触动人心的太平洋战争史。
——《纽约时报》
具有与《第三帝国的衰亡》同样的视野和力度,并且自始至终保持趣味性和戏剧性。
——《芝加哥太阳报》
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易读、激动人心!最为精彩的部分还不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而是那些对日本高层神秘政治博弈的揭示。
——《新闻周刊》
约翰•托兰(John Toland)
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生于威斯康辛,参加过“二战”。托兰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一名剧作家。战后,他写了很多剧本和小说,但从未有机会发表。在朋友的建议下,托兰转向历史写作,并一举成功,从此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托兰的历史写作摈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他的著作见解独特,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并注重史料的搜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也因为这样,托兰每有新作问世,必能引起轰动,往往会占据销售排行榜首位。
其主要著作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
二战作为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战争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历来是众说纷纭的。而对于轴心国之一的日本,亚洲诸国如中国、朝鲜向来因为血海深仇受害甚深而易失去理智,远方诸国又因无利益冲突而兴趣缺乏,反倒是与日本对垒多年又恩怨情仇纠缠不清的美国似乎最有兴趣也最有发言权对...
评分二战作为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战争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历来是众说纷纭的。而对于轴心国之一的日本,亚洲诸国如中国、朝鲜向来因为血海深仇受害甚深而易失去理智,远方诸国又因无利益冲突而兴趣缺乏,反倒是与日本对垒多年又恩怨情仇纠缠不清的美国似乎最有兴趣也最有发言权对...
评分 评分托兰在前言结尾部分的一个错误我还是不得不指出来的——美国当上世界警察之后,确实在意识形态上和整个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人民发生了冲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亚洲就具有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并没有亿万亚洲人民在翘首看待日本人的崛起并把日本的斗争当成自己的斗争——...
评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日本帝国衰亡史》从客观的角度诠释了日本为什么要打仗,以致最后自取灭亡。二战中无论是日本、德国、意大利的轴心国还是美国、英国、苏联等的同盟国这场战争没有对与错。对于德国、日本发动战争是必然,对于美国、英国、苏联他们加入反法西斯...
及至掩卷,心情复杂,百感交集。此恶邻对我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即使将其夷为平地也难解心头之狠。本书站在日方视角,描写了这个物资匮乏,亟待变革的国家如何走上侵略扩张之路。主要讲述了战前,珍珠港,太平洋群岛,硫磺岛以及广岛等大事件下日本的政治军事动态。但对于书中那些真正的战士,却总是恨不起来。他们如同樱花般热烈地绽放,却也如樱花般绚烂地凋谢,英勇战斗,慷慨赴死。那种充斥于字里行间的武士道精神,令人神往。硫磺岛一役,惨烈程度尤甚,东木老爷子在06年背靠背拍下了美军视角的《父辈的旗帜》以及日军视角的《硫磺岛家书》来展现这场太平洋战争中最悲壮的战斗。但是战争就是残酷的,就像作者问杜鲁门,向日本投原子弹的决定是不是绞尽脑汁才做出的?杜鲁门说,根本不是,我做那个决定时像——他弹了弹指头——这样!
评分感人
评分“日本人”,这三个字,仿佛打上了罪恶的烙印,在我们的大环境下,仿佛人人都应该怀着“欲杀之而后快”的情绪表达。然后,正如约翰·托兰在开篇写的话,“事过25年,日本已经从精神上和经济上濒于全面崩溃的境地恢复过来,在世界各国之林中重新受到尊敬。可是,人们仍然不禁要问,怎么能钦佩和尊敬一个战争时的行为如同野蛮人一样的民族呢?”,与其在那边意淫可以手撕日本人,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这一部鸿篇巨著,既然存在即合理,那么往昔的一切又都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才是面对当下喧嚣的“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最应景的事。
评分可读性很强,分析性略弱,相当于一篇深度新闻报道。原作写于1970年,无疑深受当时越战的影响,作者潜在地带着一种“我们不该卷入亚洲的麻烦”的想法
评分让我们把视野投向太平洋,不再局限于抗战思维,二战东方战场如若不是日本人与美国宣战怕又是一场异族入关,到最后我们辛苦抵抗却仍敌不过美国人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以及苏联军队进入东北一场抢掠,国运不幸,东方国度以为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