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老去那一天,爱“恍惚的人”,就是爱我们自己
著名作家有吉佐和子代表作,日文版半年销售超150万册
2015全新名家设计精装典藏版
-------------------------------------------------------------------------------
八十多岁的茂造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一夕间成了恍惚的人。儿子信利和孙子敏一个说老人“像残叶贴在枯树枝头不肯落下”,一个说“爸爸妈妈你们可不要活这么大年纪”,但儿媳昭子却发现老人依然会被路边的花朵吸引。
昭子决定负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尽一切努力让老人活下去。从此她一边上班,一边看护公公。孙子也用零花钱给爷爷买拨浪鼓。听到拨浪鼓的声音,老人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当生活的重担压得一家人快要缓不过气的时候,老人忽然去世了。敏说:“妈妈,如果能让爷爷再多活些日子就好了。”昭子热泪盈眶……
有吉佐和子(1931-1984)
日本著名作家,1931年生于和歌山市。1956年以《地歌》入围芥川奖,由此登上文坛。1967年《华冈青洲之妻》获女流文学奖,1970年《出云的阿国》获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日本文学大奖,1979年《和宫日记》获每日艺术奖。
1972年出版的《恍惚的人》,在日本首次直面老龄化问题,引起巨大反响,“恍惚的人”成为痴呆老人的代名词。字里行间写尽现实,让人不禁思考“人为何而生存”。
茫茫人世雪不停 老之将至,就像挂在枝头干瘪的柿子,一阵微风就能造成摧枯拉朽之势;日薄西山,好比放置很久的梅干,渐渐干燥萎缩,一点一点只剩下果核。而果核和种子又能焕发出新的生命,老人重新变回孩童,生命再次回到原点。 《恍惚的人》,没有日式小说中的唯美和清新...
评分恍惚的人~日本,有吉佐和子,1972年 1,年老,会担心的未来 以前考虑过年老,但不会仔细想。只是会感慨年老后不方便。前几年甚至想过活到五六十岁就差不多可以结束吧。现在想来真是可笑,毕竟现在的医学技术五六十还是很年轻的。 昭子认为自己还很年轻,是中年人,可以工作。婆...
评分文/文小妖 近年,中国老龄化危机日趋严重,据悉,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老,是一个令人生厌和生畏的字眼儿,但这又是任何一个...
评分在从家里回上海的路上,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小说,很久没有这么流畅的阅读了,这本书给我很大一个惊喜。我很喜欢日本的电影,尤其是关于亲情或家庭类的,平和淡然却极其细腻。读这本书的时候,就给了我如电影一般的画面感,很多电影里的情节不断从脑海闪过,《步履不停》、《东京...
评分《恍惚的人》是一部反映老龄化问题的作品。虽然作品本身是虚构的,但是立意却是真实的。作者有吉佐和子在创作时,基本没有用到什么华丽的文笔或是精巧的结构,而是采用了最为朴实的写法,将故事娓娓道来。书一开始,就从立花一家突遭变故讲起:年迈的婆婆突然辞世,夫妻俩还未...
父母就像是在自己生命延长线上一样
评分诚挚感人,想不到日本40多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题材,老人这一类群体,真的最容易被社会忽略
评分作为一个病人家属,觉得书里的人物都过于冷静,大概是因为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关系?
评分看完书才知道这是许鞍华那部《女人四十》的原作啊。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谈不上文笔 但聚焦社会问题很写实。 首先,这个公公对儿媳妇百般挑剔全靠婆婆劝架维稳的家庭就让人觉得很少见。 其次,身为独生子女人到中年真的对书中赡养老人的压力感同身受。经济上和精力上都很焦虑。日本社会比我们老龄化更加严重(但社会福利稍好一些)。夫妻分工一方推卸责任和照顾小孩一样 照顾老人也会带来争吵矛盾甚至婚姻危机。 而且养育孩子和养老送终还不一样 前者至少能感受日新月异的生机勃勃;后者就只会看到衰老和未来自己的投影。
评分衰老在人生的地平线上严阵以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