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贵族在明代历史研究中基本上被忽略了,或仅仅是其他一些更令人关注的研究对象故事里的脚注。《藩屏》一改旧例,将明朝的贵族(包括被历史遗忘的宗室女性艺术家)作为主角,以王国的艺术生产为中心,讲述王国的历史与地理。这本独具一格的专著,有可能会修正人们对明代艺术的理解。
柯律格(Craig Clunas,1954— ),当代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史的重要学者,现任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院艺术史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雅债》和《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等。
湖北省博物馆,梁王墓。几位正酣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
评分在大众视野中,明代文化版图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是士大夫,如果不是柯律格,大概很少人会想到史书上着墨不多的藩王宗室。 藩王们是拥有皇室血脉的次子。次子、女性,总是处于毫无话语权的边缘,在正史上多半隐而不彰,是被遮蔽的群体,而往往是这些边缘化的沉默人群更容易投身...
评分柯老师又出新书了,围观。 内页设计得挺好,看着眼睛很舒服。 和中国人的研究眼光确实不一样。研究明史的有政治史,有经济史,有艺术史,但是单单讲藩王的艺术史确实没有这样系统的,填补了一项空白,值得一读。
评分湖北省博物馆,梁王墓。几位正酣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
评分试图诠释明代皇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太成功
评分四星半。值得一看。
评分填补明代藩王在文化艺术上的贡献,叙述很散乱。整体上像是从边缘旁敲侧击而没有捅破窗户纸。 要点一是王府有不少的珍品书画(依靠印章和文献确定),促成明代最早的法帖汇编,亦有相当的出版地位,王府曾是文化中心(相对江南无藩王和晚明江南的发达)。二是王府在地方景观中的位置,与宗教和文人的联系。三是王府中的女性(很不充足)。 依靠文献除了考古出土和地面留存,主要依靠《藩献记》《万历野获编》,文献少,考证上缺乏。对于墓葬出土的东西其实可以更好的展开,方志石刻和中下层文人恐怕会有更多的记述。很有趣的议题,但是材料的确很散很难收集。
评分翻译好糟糕,根本没有编辑校对的样子……当然回到内容上来讲,柯律格对王的理解还是错了,明代的王是王子而非诸侯,诸侯是不能嗣位的,而王子可以。这一点在成祖和神宗都可以佐证。
评分明代藩王本身是以天子为中心的复制品,同时他们又成为各自藩国中王权向下复制的中心。他们通过参与到文化、宗教和部分的经济活动中,不断强化王权的威严。他们的存在本身既是一种中心思想的彰显同时也为中心提供屏障。因为是复制品,所以远离中心区域,被大规模地忽视,却在地方成为切实的效忠对象。这个制度本身有作茧自缚的意图,就像鎏金笼子里的金丝雀。不过这本书的翻译、取证都有点问题,感觉证据不够充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