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欧几里得、蒙田、洛克等大师的著作—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谓方法论的指导;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经典阅读是学术和理论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问题意识却是现实的。在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今天,这本关于人文教育的著作很有启发意义。
徐贲,苏州人, 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有《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等书。
这是一本尝试向中国介绍人文教育的书,作者徐贲是美国大学的一位人文学者和教授。我以前获悉美国大学是把阅读古希腊古罗马的伟大经典著作作为公共必修课的,这本书正好印证阐明了具体的教学实例。 在英语中,人文(Liberal Arts)本身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了自由的目的。有别于...
评分人文教育,一看起来就是给人枯燥的感觉,但同时,也会让人觉得好高大上的一个词语。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去强调人文教育的教育。那么,我们不禁问到什么是人文教育?于是,去百度上释义了这个词。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人的最基本的与朋友相处去...
评分人文教育,一看起来就是给人枯燥的感觉,但同时,也会让人觉得好高大上的一个词语。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去强调人文教育的教育。那么,我们不禁问到什么是人文教育?于是,去百度上释义了这个词。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人的最基本的与朋友相处去...
评分想不到一个更好的题目,却又觉得这是一个恰当又不过分的题目可以来开始谈论这本能够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书籍。徐贲教授的新作《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一书立足于人文教育来阐述一个人如何通过人文教育获得智识,思考人文教育本身,以及年轻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可以从西...
这种以“伟大著作”和“政治哲学” 为主题的人文教育观,秉承的是列奥•斯特劳斯的理念,缩小了人文的含义,个人并不认同。不过本书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如何定义人文教育,而是它所提供的一种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实践方式,这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严重缺失的一块。
评分徐贲老师写着本《阅读经典》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我觉得,如果我再年轻三岁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应该会比现在更加激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增加,我逐渐明白了“说”和“做”,或者“写”和“做”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何将所知付诸于行动,又不被外在的不良势力所诱惑,才更加的难上加难。
评分前半段昏昏欲睡,200页后入正题。人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自由教育,自由的反面并非约束,而是奴役。换而言之,理性与良知,自由的思索既是人文教育的目的,也是重要的保障。通过人文教育,提升公民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脱离庸俗,更重要的是摆脱专制训养下的顺从和冷漠。如此,政体才会越来越好。
评分本书内容契合着我的职业。虽然内容更多的是诠释大学教育,但还是给予我很多关于课堂的启发。书籍的前半部分利用课堂教学实例和人文阅读的文本清晰的呈现了人文阅读涉及的方法、内容、教学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施特劳斯的人文教育理念,人文教育的影响以及人文教育与学术的关联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教育我们学术要专业化。或许我有些过分叛逆,对于学术也稍微缺乏严谨。但那种一板一眼,打着所谓学术专业化旗号将学术囿于门户之见的学术理念是我不能够认同的。 学术与社会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传统知识分子都将所学所思与社会责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术难度的增加,专业性的培养无可厚非。但专业化毕竟不等于工具化。人文精神的丧失在中西方的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作者没有讳言,专家学者们也无需刻意的去回避。
评分徐贲是一个很亲民的写作者,他不会假装读者都读过或熟悉他引述的内容,因此解释时比较细致。所以虽然书中的书大多没有读过,还是能够理解。当然这么多书没读过,看来我还是勤奋不够。 从书中看到的美国人文教育真是令人汗颜啊,中国人不得不服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