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李宗陶 文化访谈 访谈 人物(写作) 特稿 人物 文学 传记
发表于2024-12-22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集收录文化记者李宗陶写于2008-2014年的17篇人物特稿和访谈,受访者涵括作家、画家、学者、导演、艺人等,其中不乏文化界重要人物。宗陶以她的专业、认真和沉着,细心体贴每一位受访对象,为他们,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景观,留下一帧帧传神的剪影。
写不同的人物而兼及故实,要能有料、有趣,又做到所谓“客观”,并介入适度而隐然的评议,其实很难。……而每写一人,每成一稿,显然宗陶就掉进去,手眼所及,之细腻,之会心,恨不得钻进那人的肚里,直如孙悟空。
——陈丹青
锲而不舍的劲头,灵动漂亮的文笔,踏实沉静的风格……我们已看出宗陶的后劲其实更足。她能活到老,写到老。
——姜文
李宗陶,七〇年代生于上海。曾任《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现为《289艺术风尚》杂志总主笔,在思想者访谈、人物特稿、历史写作、非虚构报道等领域均有出色作品。本书收录的《中国制造:欲望年代的干露露们》荣获首届非虚构写作大奖之时代表情奖。
好重的“南周腔”,怎么说呢,做功课,讲姿态。但你细细看过,几乎察觉不到她做的功课,却分明记得她讲情怀讲到一半后面的“我就是不说”的那种姿态。
评分看完才发现,其实我并不喜欢李宗陶的文风。在她的文字里,有智识,却少了一点趣味。读起来没有轻松的感觉。
评分功夫在诗外。李的文字巧、灵、敏感,但因而也碎、肉麻、齁(林青霞那篇尤其)。细节动人,形容词吓人;事实动人,形式吓人,大概是在这种摇摆中读完。写人物,最动人的,还是要清朗的,有点拙的。带出不少思考,挺好。
评分共17个人物。龙应台2012年文化部部长,在野破当权立,理念不变方法变,民主是持续演变的过程,在于实践,实践在于细节;林青霞的美丽和正气和修心;形不准但线条笔墨极佳的朱新建的快意生活;西方小说读得最多的生病的作家马原;聪明的通人王蒙;中气十足的哲学人张汝伦孤往;硬骨头诗人牛汉谈复杂的大人物;出身镇海望族钟爱托尔斯泰的草婴的知识分子五样东西:良心、头脑、眼光、脊梁和胆识;冯骥才的四驾马车:文学、绘画、民间文化保护和教育;贾平凹的带灯原型记录当下农村;孝顺敏感有脾气的王志文;彭柏山女儿彭小莲的电影和快语;作家编剧刘恒谈文学和影视;范跑跑是北大毕业生是地震病;董事长赵本山的谦虚和傲慢;台前台后周立波;干露露拼命也要红。2008-2014间,2012五篇、2009四篇、2013三篇、2010两篇。
评分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几点值得学习:1.开篇的描述都很精彩,语言功底深厚;2.准备功课做得很细致;3.刻画人物内心形象
还没有看书稿内容,陈丹青就给她写了书评。“宗陶嘛,总归写得很好的”。 他说,她的大稿件他都会从头到尾读,她写木心,写慈禧,写干露露,及近时所写的朱新建,“都是难得一见的好稿子”。 看到这儿我就想,陈丹青哎,能被他如此评价和激赏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文笔和心性?我...
评分《那些说不出的慌张》,是李宗陶的人物专访集。说是人物专访,还不如说是人物特稿。在几乎每一篇访谈之前,李宗陶都用了不小的篇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专访人物的“简历”—相比“正文”,文后的访谈更像是一道餐后点心。 这些专访,此前大多在报刊上读过。今天重新翻阅,还是...
评分 评分读了五篇 ,龙应台,林青霞 ,王蒙,马原 ,朱建新。在写作技巧上作者很优秀,无可挑剔。在内容上,每篇人物稿通篇周边采访和话语引用太多,甚至出现了一整页都是引语。很多引用的人物也不认识,读起来太费劲,作者本人的对人物的读解缺乏深度。有一些只是在叙述他过往的经历,...
评分还没有看书稿内容,陈丹青就给她写了书评。“宗陶嘛,总归写得很好的”。 他说,她的大稿件他都会从头到尾读,她写木心,写慈禧,写干露露,及近时所写的朱新建,“都是难得一见的好稿子”。 看到这儿我就想,陈丹青哎,能被他如此评价和激赏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文笔和心性?我...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