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人类以外,迄于今日,已有850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族父祖。死亡时一个绝对不可逆转的过程,所以任何人不能重复体验、表达感受,这种无助和未知感让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其实,死亡是美丽庄严的,它消弭了人类所有的灾难,让一切生命获得了永恒。人文学者李书崇带领读者步入生死代代交迭的历史长河中,希冀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可以更理性、更成熟地对待生命。
全球华人性学家协会执委(Wor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exologists),华人性健康(全球华人性学家协会学术会刊•台湾)副主编、四川省性学会常务理事、性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家、人文学者。关注自然、文明、生态、历史等宏大话题。主要著作有《性文化史纲》《死亡简史》《东西方沐浴文化》《食道通天》《司马迁传》等20余种。在国内首倡建立性学学科,主持翻译引进了大型学术汇编《性学总鉴》。
谈论死亡,不如谈论暴虐 罗马著名哲学家卢克莱修说:“后浪推前浪,一个事物总要从别的事物中得到补充,我们需要后代继位,后代也会死去。”对于事物论据的推陈出新尚且如此自然,死 亡这种循坏往复的生命现象,在卢克莱修看来,则无需辩驳:“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死 亡,什么...
评分谈论死亡,不如谈论暴虐 罗马著名哲学家卢克莱修说:“后浪推前浪,一个事物总要从别的事物中得到补充,我们需要后代继位,后代也会死去。”对于事物论据的推陈出新尚且如此自然,死 亡这种循坏往复的生命现象,在卢克莱修看来,则无需辩驳:“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死 亡,什么...
评分谈论死亡,不如谈论暴虐 罗马著名哲学家卢克莱修说:“后浪推前浪,一个事物总要从别的事物中得到补充,我们需要后代继位,后代也会死去。”对于事物论据的推陈出新尚且如此自然,死 亡这种循坏往复的生命现象,在卢克莱修看来,则无需辩驳:“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死 亡,什么...
评分文/凯风自南 海德格尔认为,死即“向死亡的存在”。他认为:“结束的这些样式中没有一种可以恰当地标画作为存在之终结的死亡。 ”因为“死亡所意指的结束,意指的不是一个存在的终结(Being-at-an-end),而是这个存在走向终结的过程(Being-towards-the-end)”。亡故相当于“终结...
评分文/凯风自南 海德格尔认为,死即“向死亡的存在”。他认为:“结束的这些样式中没有一种可以恰当地标画作为存在之终结的死亡。 ”因为“死亡所意指的结束,意指的不是一个存在的终结(Being-at-an-end),而是这个存在走向终结的过程(Being-towards-the-end)”。亡故相当于“终结...
好奇地翻了翻,书中面对生死的面面观,远不如自身体悟,来的切实。无常一世,只愿活好每一天。
评分书崇,你过分了。
评分四分之三在抄史料,另外四分之一是标点符号。全书没有任何地方在讲"文化"。
评分不知生 焉知死
评分这本书是在某站中奖得到的,所以收到邮递时格外开心。当然这书的内容还是十分严肃的,说的正是“死亡”——一个我们从未踏入的范畴。关于“死亡”,在序言中就有提及,流沙河的思想真的给我挺多的启示,“人应该要死得大”和“如果世界只有两种人,就太可笑了”以及他的生活哲学。全书说了东西方人对死亡的看法,东方人更多殉职舍生取义而西方人更珍惜健康的生命,有一定科普性。就是最后几章描写东西方人虐杀同类的时候让我几乎下不下去了(就说中外残杀同类大全),把同类像青蛙般解剖虐杀,简直泯灭人性,真是没想到中世纪真的是如此黑暗,在古代人的生命真的不算什么,还不如蝼蚁。幸哉,活在还算稳定的世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