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多(中英对照)》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柏拉图说:哲学家就是练习死亡。这个死亡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死亡,而是指灵魂相对于身体的自由。 练习死亡,和柏拉图的二元论有关。其实是脱离身体的束缚,让灵魂自由,思想自由。 练习死亡,其实是准备迎接“天国”。柏拉图哲学和天主教的提二元论极其相似,所以很快一拍即...
评分读完杨绛先生翻译的柏拉图对话《斐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已经好几天了,但似乎头脑中始终都无法摆脱那个情境:苏格拉底即将在傍晚饮下毒药的那一整天,他都在与弟子和朋友们谈论哲学,重点则在于人死后灵魂是否还存在的问题,其他的还有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最...
评分 评分听说老人都爱画圈,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画过一个圈,他老人家说,圈内是已知,圈外是未知,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圈的周长越长,也就越心怀敬畏,相反,圈越小,越一无所知,也就越无知者无畏。想起一句口号:培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大无畏,或许就是“大无知”。 在东方,也...
评分The immortality of soul. 使用辩证法(非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是与他人的辩论)来求真理,不断推敲自己的前提是否足够准确,用反问和归纳的手法辩倒对方。绝对的、纯粹的东西不存在于现象界而只在我们心中(即形而上界),若要追求纯粹的概念只有跳出现象界(肉体)的桎梏,也即死亡。哲人追求真理而禁欲,凡人为强烈的欲望而禁欲,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保持灵魂的纯洁。人死之后躯壳就是无意义的,所以不必在意形式。死去的人是幸福的,留下的才是不幸的。谋杀永远都是邪恶的,不论以国家之名还是正义之名。灵魂不死,永生不灭,对真理的追求无穷无尽,持此一观点即可笑对死亡。
评分诡辩家~~Socrates
评分精彩
评分杨绛先生的翻译未必最好~~
评分苏格拉底说,关心自己灵魂的人,不是为伺候肉体而活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