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讲的是两个男人的友谊,准确地说应该是信仰目标高度统一而衍生的精神之爱。一个叫李文,一个叫罗达特,北村把他们的名字连成了李·达特。他希望他们是一个人,小说里的他们的确息息相连,为共同的事业诗歌献身。李文小个子、体弱、默默无闻,达特骠悍、擅长挥拳头,女色无度,却名气大作。表面上看,他们的性向绝对正常。只是到了关键时刻,达特便离不开李,李也离不达特——一方病了,另一方也跟着病了;一方失业了,另一方便能赚钱;一方离开了,另一方便写出绝美的诗歌;最后,达特迫于幻灭或是迫于拯救把李杀了,李也让达特紧跟其后而去…
在学校的图书馆发现的《玻璃》。当时是被书上的标注两个男人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给唬住了。带回去放了几天才开始看。然后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不过到最后还是有震动。但完全是一种理智的感觉,这很奇妙。一直以来,只带给我理智思考的东西我根本看不下去,可是这本书...
评分我们的生命从一临近就开始燃烧,无论多艰难有多么清醒着的风我们都必须使这种燃烧继续下去。我们是活着的天才,灵魂的代言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寻找一种有别于动物性的生存方式努力使自己活下去,但我们却由此付出了许多辛酸的代价。旧象作者自己曾经这样说过:“叫人活的是灵...
评分刚看完一本小说,北村的《玻璃》。我承认我是被封面那句“讲述两个男人之间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所吸引。我是个容易走向极致的人,爱一类书时就会像偏执狂一样只看这类书。但这本书的事实是:《玻璃》的确是在讲两个男人——李—达特,可他讲的不是爱情,而是爱,或者更...
评分第一次看见《玻璃》,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虽然感兴趣,却无缘。 最近一直试图保持生活的平和。稳定与平和,是原始的状态,却被太多的意外、诱惑、分心而打乱。 到不想,此时遇见。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爱情,总是定义模糊。与我,无妨。温凉自知。 而他非要提及。 倒...
评分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在南京新街口一个书城等一个gay,一起吃饭、闲逛、去电动城…… 我总是会去那个书城看一会儿书,等他 那时候还看过几米的绘本《地下铁》,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在那之前我以为安妮宝贝、绵绵还有一个什么女人都是一个人,我的意思是都写yy的身体...
李文和罗达特是两个非常抽象的人物,尤其是李文,完全可以看做是作者将自己二元化为灵与肉之后创造出来的。后半部分,特别是李文信主之后,已经不像小说了,大段的对话都在讨论一个古老的基督教哲学问题,即“神正论”。作者的真正用意恐怕是想讨论文学和宗教的关系吧,同志文学什么的感觉就是噱头。
评分压抑的感觉;讶异的感觉;
评分千万不要误会是同志小说,完全不是!可能因为北村信教,所以李与达特之间带有很强烈的宗教隐喻关系(即灵与肉),并且通过“诗歌”这一中介,对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状也有所隐喻(精神与物质)。文字稍嫌罗嗦,最后部分稍嫌弱。
评分哈,还是当年读书写论文时看的,居然没添加(或者其实中途被当禁书处理了么)。算是前卫,可惜只记得一些情绪与剪影。
评分压根不是同志小说好么 那是个诗人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