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論 社會世界的更新:讀報紙與現代性/1
第一節 報紙描繪的新世界/1
第二節 現代報刊進入中國曆史的方式/9
第三節 生活世界的現代性/15
第四節 方法、史料與問題/20
第一部分 撤離“前人世界”
第一章 古典心靈:帝製中國的“審美共同體”/29
第一節 京城:官員之子的閱讀與交往/30
第二節 湖南:趕考舉人的書院生活/35
第三節 山西和浙江:地方讀書人的美風化俗/38
第四節 以前人世界為導嚮的生活/41
第五節 審美的偏好:傳統文人的閱讀心態/45
第二章 轉嚮現實:上海新聞紙描繪的戰爭世界/51
第一節 時事浮現:京城的閱讀與討論/52
第二節 逆流而上:從江西到湖南的“時事之網”/56
第三節 改寫距離:鄉裏空間的不同迴響/58
第四節 “確音”難求:前現代社會的信息傳播/62
第五節 戰爭:新聞紙進入閱讀世界的方式/66
第六節 “現在”和“國傢”:現實世界的時空坐標/69
第三章 議政時代:一種新政治人際關係的浮現/73
第一節 在變革中心的閱讀、演講與發錶/74
第二節 齣版繁華:上海與京城的閱讀與交往/79
第三節 兩個世界:地方讀書人的差異/83
第四節 識“時務”者為俊傑:維新報刊的擴散/85
第五節 報刊作為意見錶達的新機製/89
第六節 新交談形式和新人際關係/92
第四章 重思社會:知識資源的媒介轉嚮/98
第一節 短暫的低潮:戊戌政變後的報刊閱讀/99
第二節 “公理”取代“天理”:閱讀新式書籍/103
第三節 閱讀梁啓超:以《新民叢報》為中心/106
第四節 現實感:報刊作為知識資源的特點/112
第二部分 超越“周遭世界”
第五章 空間重構:“國傢”成為思慮的中心/119
第一節 閱讀作為空間轉換的方式/120
第二節 從“村”到“天下”:地方讀書人的空間感/123
第三節 報刊對“國傢”的敘述/128
第四節 “省界”之上:上層紳士的空間擴張/132
第五節 “知有國傢”:一個現代意識的準備/135
第三部分 新人的新世界
第六章 成為新人:讀報作為成長的方式/141
第一節 學堂:青年人的新空間/142
第二節 南京:學堂之外有新知/146
第三節 京城:通過讀報進行自我啓濛/152
第四節 湖北:私塾裏亦有國事/154
第五節 作為思想塑造者的報刊/156
第七章 放逐自我:革命時期的閱讀與政治/160
第一節 “祖國”之外:留日學生的心態轉摺/162
第二節 江南:一個中學生的自我想象/168
第三節 漢口:書院學生革命意識的生長/171
第四節 自我的放逐與生命的沉重/174
結 論 “無用”的現實主義:報刊的意義/177
第一節 相似的現代意識/177
第二節 不同的現代方式/180
第三節 經世傳統與現代生活:兩種現實主義/182
第四節 對導論問題的簡短迴答/184
參考文獻/186
附 論
附 論 在中國發現公眾:報刊與晚清閱讀公眾的形成/203
後 記/226[1]
· · · · · · (
收起)
評分
☆☆☆☆☆
清新雅緻,運轉自如。
評分
☆☆☆☆☆
讀完很受啓發,倒不是選題和結論,整個論證過程,史料與理論的交織自然又有邏輯感,情緒充沛,文筆很好。關於彼時報刊中【新聞】的定性還有現代性的討論印象最為深刻。
評分
☆☆☆☆☆
從“近視務實”轉嚮“遠見抽象”。卞這本博士論文著實堪稱:舉重若輕,運轉自如。
評分
☆☆☆☆☆
粗讀。關注閱讀報刊對現代性內在麵嚮的影響。閱讀史的方法和舒茨三個世界的分類有力地支撐起瞭這個研究的野心,也就是說,藉助閱讀史,分析單位不同(轉為人),照顧生活世界轉變的連續性;三個世界在這裏幫助劃開古典的時、空與新媒體現實,讓“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嚮”依媒介重構知識時空而展開。而且以三個層級劃分知識人,體現其不同的閱報姿態和改變。這恰是我在做《申報》最為忽略的一點:以抽象的個體理解報人而捨棄其語境。然說不上是問題的體驗是,具體展開時候所依據的理工具大概不新(比如民族意識與報刊關係)?總覺得結論刺激不大,不是非得通過閱讀史纔能挖掘得到。
評分
☆☆☆☆☆
應該是一博士論文改編,於寫作套路和最終結論都無甚新意。從中可看到我寫論文時拼湊字數的艱難身影,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文字詰屈聱牙,不流暢,此書直觀感受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