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會:自然法與現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研究的中心議題自然法問題。作者將之作為西方現代思想的原點,聚焦於現代自然法學派的第一代人物,以此來論述西方現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現代自然法學派,對於理解塑造現代世界的一係列基本政治學說和道德思想具有關鍵意義,這一點早已為學界所知。無論是政府必須基於社會成員的同意和授權的社會契約論思想,還是經濟生活中的財産與所有權的學說,大到國際法與國際社會的概念,小到自主的道德個體形象,以及個人的自然權利和自由平等的概念,所有這些現代人在公共生活和私人領域中經常遭遇的觀念和製度,其根源都是現代自然法學派的著作。然而,對現代自然法學派的廣泛研究,卻很少深入觸及到這些常見理論背後隱含的現代政治道德思想對人性的真正理解。本書基於晚近國際學界對有關問題的最新文獻,通過係統考察現代自然法學派的第一代人物(格老秀斯、霍布斯、普芬多夫和洛剋)的主要著作,深入分析現代自然法學派討論的基本主題,最終希望能夠展現現代自然法學派構建的現代人性論的核心主張。
李猛,1971年生,遼寜瀋陽人。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係,1996年獲得北京大學社會學係碩士學位,1996年至2001年在北大社會學係任教5年,曾獲北大第六屆“十佳教師”稱號。2001年赴美深造,2008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Ph.D.學位。主要研究方嚮為政 治哲學與社會理論。2009年1月起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係,目前為北京大學哲學係副教授、倫理教研室副主任、哲學係主任助理。
每一个孤独的人,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 ——亚里士多德 在笛福的《鲁滨逊历险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就是用理性的手段和力量来驯服自然的危险,逐渐减少自然的危险,将这个可怕的地方转变为自己可以舒适生活的地方。 但最让鲁宾逊恐惧的一次经历是,某日,荒岛的沙...
評分一个几乎上千年毫无危险的道德学说,为什么会在十八世纪突然点燃了革命的引线,摧毁了旧制度,建立了世界的新秩序?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书考察了现代自然法学派如何从自然状态出发,阐述以社会性为核心的人性学说,从而为自由平等的现代个体建构认为的政治制度开创了一个道德...
評分“在等待之中”——评李猛《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 【经济观察报2015年07月26日】 2000年的时候我在北京大学念书。那时候北大三角地窗橱上介绍了一位获得了北大十佳教师称号的年轻教师,介绍文字上有这么一句话“他的现在我们已经看见,他的...
評分一 《自然社会》的写法比较奇怪,至少不同于时下流行的写作,这本书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导论,也没有通常意义上的结语,尽管从结构上看划分了上、中、下三篇,但同一个人物会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中。其中以霍布斯占据的篇幅最大。全书共用12个小节讨论霍布斯,占据了全书章节数的三分...
評分《自然社会》是一部关于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思想史研究。然而,对于这本每页注脚堪比一篇论文摘要的艰深著作,我们似乎一时难以充分发掘其中蕴藏的学术和思想资源,更遑论探究李猛老师写作此书的深刻意图。因此,笔者希望从李猛老师的早年思想背景出发,结合《自然社会》一书的基...
李猛這部以自然法與自然權利為中心的著作,其實處理的還是施特勞斯《自然權利與曆史》中第三部分要處理的問題,即古典自然觀念嚮現代自然權利轉化。本書以格勞修斯、霍布斯、普芬多夫和洛剋為主要綫索,從古希臘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和《動物學》入手,分析城邦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延伸到霍布斯對於亞裏士多德的批判,引發齣格勞修斯、普芬多夫等人關於自然狀態的分析,最終通過對自然狀態的轉化,洛剋建構起以自然權利為基礎的現代政治關係。這個主題,與吳增定在《利維坦的道德睏境》所處理的問題有相近之處,不過李猛顯然更加深入地分析瞭自然狀態的思想史背景。不過,與吳飛的《心靈秩序與世界曆史》的行文相比,行文略顯雜糅,結構多有偏重,不如吳飛的行文流暢。從內容上沒的說,扣分主要在於行文和結構上。
评分不要被宏大的標題所騙,主綫似乎是“霍布斯革命”和格普洛三人如何通過擬製自然狀態到政治國傢的過程,把中世紀之前的外在德性觀轉換為內在道德主體(及其組成的共同體),這段思想史的斷裂。
评分此書以細密繁復的文本分析見長,作者的許多整體把握和鋒銳洞察並未直接寫入(比較末章與《革命政治》的原文即可看齣)。要理解全書意圖,似乎宜以《社會的構成:自然法與現代社會理論的基礎》一文為綱領。上、下篇中霍布斯章由之前發錶的數篇論文連綴而成,讀之偶爾稍有違和感;下篇洛剋章由《革命政治》前半部分刪減而成;中篇基本是新作,將《革命政治》原文的後半部分全麵展開,疏通羅馬法以降的主觀權利傳統及阿奎那、蘇亞雷斯、格勞修斯、霍布斯、普芬多夫、洛剋的自然法(特彆是義務約束)思想,頗有“氣象雄蓋宇宙,章法細入毫芒”之感(前半句固然誇張瞭,不過確實視野開闊,後半句完全當得起)。惜乎未能有更多發揮,比照兩個版本革命政治可以揣測,目前呈現的文章背後一定還大有值得深入挖掘的綫索。
评分書本身其實隻能說是4.5,隻不過考慮到在中國學界對這一問題的探究上的貢獻,我覺得可以給5星。內容上其實基本無可挑剔,雖然看評論說有的地方是晦澀難懂,但是我想在用中文錶述這種現代自然法學派的觀念麵前,語言自然很難說清楚;從參考文獻和大量的注釋以及解釋中,也能夠感受到李猛老師學術基礎的深厚程度。以及我個人感受到的幾個問題:一個是結構不太清晰,全書似乎交織在主題式寫作和時間綫寫作,如果不自己再理一遍邏輯的確不太好懂;其次是有些問題或者說有些內容仍不夠完善(可能是我要求高,因為國內的確沒啥更好的瞭),或者其實說還能夠更透徹,可能需要作者更多去琢磨一下(比如蘇亞雷斯問題和格勞秀斯的某些東西)。讀這本書就像是一大堆Knowledge嚮你湧來,但是最關鍵是要去思考並且理解,任何他人的言語都無法代替自己。
评分說早期現代思想,從自然法傳統中,現代自然法思想如何脫胎換骨。主要說四個人,格老秀斯、霍布斯、普芬多夫、洛剋。中世紀到近現代,轉摺是個人主義的勃興,上承古希臘的傳統。從個體的角度齣發,如何以人性為基礎,構建政治社會,是他們的關注,也是政治哲學的核心。就此而言,人性論就是政治哲學,倫理學就是政治哲學。霍布斯的內容最多最重,講他的“一切人對抗一切人”的自然狀態,他是強調自我保存,為瞭自我保存,而對他人産生的恐懼,是他的齣發點,就像魯濱遜在孤島上發現有人的足跡時的那種恐懼。格老秀斯到洛剋,是強調人的社會性的一麵,社會性的承載物,便是財産,所以財産權是他們這一脈的核心。然而在他們各自的自然法思想中,最難解決的,都是自然權利,如何能夠轉化成自然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