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译修订版)》荣获1997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历史学奖、荣获1997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图书奖。书中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了认识历史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和神话。《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译修订版)》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因此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历史的方法。
柯文(Paul A.Cohen),美国麻州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还著有《中国与基督教》、《在中国发现历史》和《历史三调》等。
讲的是义和团,说的是历史观。义和团真实的起因就是晚晴时天下大旱,饥饿的人们需要把这归因于某些超自然因素,于是当时兴起的基督教自然成了“惹怒”神灵的祸因。然后就是规模越来越大的对洋人以及中国教民的打压(双方各种孙悟空大战圣母玛利亚),朝廷从开始的镇压到后来的...
评分2002年的一期《史林》柯文访谈录中的一段 问:周锡瑞的《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于 1 987年出版后 , 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 并获得费正清东亚历史研究奖 , 你为什么还要倾注那么大的精力来研究义和团? 柯文答:周锡瑞教授已经写了一本很好的有关义和团的书 , 许多中国的读者们...
评分原来,义和团运动在西方要远比太平天国更为人熟知。这是因为义和团运动主要针对的就是洋人,给西方人的冲击较大。义和团运动之后,便是八国联军侵华之种种。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人们参与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三者之间有什么互动关系?如果...
评分要讲的这本书名叫《历史三调》,副题为“作为事件、经历、神话的义和团”。从题目变可窥见此书要从事件、经历、神话三个维度来构建义和团这个历史事件。在这之前我先讲下此书作者以及他写作此书时的用意和探索。 作者柯文,早年就读芝加哥大学本科,后转入哈佛大学,师...
评分阅读至P26,发现巨野教案对前文绪论中所提“历史学家对事件结果的预知”部分的印证作用,能作为“预知结果”利弊分析的实例。仅在此简要记录自己的阅读思考,以便未来重温时开启思路。 历史学家重塑历史的普遍过程,是“以已知的结果为起点,接下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结果”...
什么鬼...雷颐这群人的学识堪忧...
评分《历史三调》即第四调,作为反思的义和团。 一个研究模板
评分书以义和团事件为例从历史事件、亲身经历和神话制造三个key来谈叙事历史,把叙事史学中审美的、认识论的、伦理意识形态的,各层次引人入胜的讲出,非常有意思。新版比旧版增加了一些删减内容、地图和注释,本书不但没读过可惜,就是读过旧版没读新版也是可惜的。
评分架构精致,理论有趣,资料丰富,译印精良。新版增加作者中译再版序;许多外文人名附注原文,传教士和汉学研究者大多恢复通译;补回插图、地图。重排参考文献并还原外文文献。旧版个别误植之处未改。页51、167-169、173-174、309补回多段旧版内容敏感删文
评分本书十分精彩地将义和团运动作为一个样本,进行了史学理论上的实践与讨论。一方面,作者抛开对义和团“民族主义”“反帝国主义”“迷信”“排外”的固有论调,突出华北干旱以及由此带来的饥荒对于社会心态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潜流加以激化,促成了民众心理的焦虑与恐惧,呈现了义和团运动中的多种特质。另一方面,作者观察了“义和团”这一历史事件的构成过程,分析之后百年时间里社会论调在不同目的下对历史事实的修改与重写,使义和团由处于贬义的反科学一方,到逐渐正面化的反帝形象,以及最后与政治高度结合。作者将事件的构成析分成三种意识:历史学家、参与者和神话制造者,说明历史事实还原的难度与动态的变化性,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历史学者的工作所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材料与理论都并不高妙,出色之处在于材料与理论深度结合且互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