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小说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小说集,精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五部中篇小说代表作:《穷人》《白夜》《斯捷潘齐科沃村的居民》《地下室手记》《鳄鱼》。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世界文坛上最复杂、最深刻的作家之一,上帝与魔鬼、圣人与恶人、罪孽与惩罚、苦难与救赎,是其作品的基本主题,他对灵魂的严酷拷问、对人性的无尽探索,影响了二十世纪包括福克纳、加缪、卡夫卡、萨特在内的众多作家,被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有人称“托尔斯泰代表了俄国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深度”。其主要作品有《罪与罚》《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臧仲伦,男,江苏武进人,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中国翻译史话》。译作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与巴金合译)等。
我们应该感谢博学的博尔赫斯,他曾经用他惯用的那种平缓精准的语言,为我们总结(或者我们以为总结)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激情和勤劳的一生,以不同阶段的不同身份的形式(或者也是同时存在):士官生、少尉、画报的撰稿人、《先驱报》吃惊的读者、死刑犯、囚犯、士兵、准尉、小...
评分你自命不凡,但其实一直默默无闻。 你长相平庸,你的两眼总是毫无神采,你被丢在人群里没人会注意到你。 你很努力的想要改变自己,你想在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于是你总是做出一副“饱读诗书”的样子,但你自己知道其实你读的书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完全不加思索。 你总认为自...
评分 评分刘小枫老师在《拯救与逍遥》的前言里有这么句话“记得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晓得,要写好小说,先得念好哲学”。 还有这么一段话“高中二年级时,读了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我的小说阅历发生了决定性转折,那是一部四十年代的旧译本,竖排、纸张发黄,读完后我...
评分文/宝木笑 传说仓颉造字时,天地变色,鬼哭神嚎,只因文字传世,天机因而泄露。文学作为文字聚变后的菁华,越是极致的作品,往往越会产生深邃甚至神秘的作用,不仅是对于读者而言,更是针对文本创作者本身。毕竟文学是由人创作,是人在其中以自身精神为药引,因而一旦一个人的...
之前论及一个个案时,Dr. M提到了《地下室手记》这篇小说。阅读过程中我时时想起电影《小丑》的主人公,精神上的“寒热病”,好像一个多世纪以来并没有什么变化,自我的牢笼,走了这么久也仍然没有走出来。这是每个人的困境。陀氏之所以伟大,其中一点在于每个人读到他的文字,都能够映照出自己。
评分穷人、白夜已经读过了上海译文的。这本书里面的“斯捷潘齐科沃村的居民”译者是臧仲伦,“地下室手记”译者是曾思艺,“鳄鱼”译者是谷雨,翻译得都不错。上海三联的印刷质量、纸张也非常好,推荐。
评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是血液凝固的自白,是解剖人性的匕首。
评分那時,我才二十四歲。當時,我的生活就已經鬱鬱寡歡,雜亂無章,並且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 由此可見,我還是個小頑童呢。
评分太精彩了!第一次拿起这本书觉得看不下去,因为理解不了地下室人的痛苦。不过这次硬着头皮读了下去发现写的真的是太棒了。比较戳我点的是第一部分,那些对科学的批判,对理性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艰深考察。第一部分像是一种对话,到了第二部分就更像是一部小说了。刚读起来还是有些不能理解他的那些痛苦,但是在很多场景下,我觉得我就是他。看到最后,丽萨出现了才真正打动了我。我觉得相比于地下室人,我更像是丽萨。总是欢天喜地地分享自己的喜悦,但不过是宣告自己并非一无所有。骨子里怀揣着希望,但是现实却是一无所有。或许这就是我的悲剧,我仅存在于他者的维度之中,失去了他人自己就是不存在的;而我又永远是个孤独之人,不能碰触到他人。于是,我就在存在于不存在之间往复徘徊,痛苦不堪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