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俄国)叶•伊•扎米亚金 译者:顾亚铃
叶•伊•扎米亚金(1884—1937),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被称为“语言艺术大师”“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代宗师”。其作品融幻想、象征和现实为一体,风格独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中篇小说《省城轶事》《在遥远的地方》《岛民》。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没有奥威尔《1984》成熟,但是1984有好多这个影子,大体框架都是这本书的
评分读完反乌托邦三部曲,对乌托邦的认识更正了。原来我是那么尽力地在逃离乌托邦,哈哈
评分用熵解释参差形态真是太牛逼了,把人全改造成机械的是不是就热寂了。欲望令人痛苦,去欲望纯理性就幸福了,天堂真是可怕的一个地方。反机械,反单一,逃离时刻要将我们机械化的环境。这本书简直是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母体。另外,所有的革命都是因为爱情(欲望)开始的吗。
评分这类题材的小说,结尾永远是“和平”。意识到I330想要革命的时候心里就在默念一定不要成功,“成功”了不够深刻,“成功”了就太普通了。只有失败能使读者瑟瑟发抖而引起深深的思考。仿佛大家看到小说人物成功的时候就以为自己不会经历这种事情一样,而在角色失败时才能意识到自己是有可能失败的。然而还会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做为当代大学生,只有赞赏I330的勇气,没有支持她的勇气。一星敬大恩主,一星敬男主懵懵懂懂的爱恋,一星敬I330留下的永恒感情,一星敬健健康康的从现在开始永永远远幸福健康的男主。????????
评分绿色大墙玻璃分割了“我们”和“你们”,被精神阉割的统一号设计师“我”被引诱,进而爱上了(一种罪)地下反抗组织的她,摇摆于“我”、“你”之间,即便如此依然视割除幻想能力的手术为伟大;在大恩主铁腕之下,手术后失去想象能力的“我”,似乎也失去了爱的能力;不知道“我”将还在母体中的子嗣送出大墙是否是一种象征;15分钟的性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