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曾任职苹果公司,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转战Google, 2009年离职创办创新工场,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但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一场疾病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是李开复对过去一年的动情回顾,情真意切,字字珠玑。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后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不忘初心,心怀感恩,随缘随喜,这是当身边人问及他抗癌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这本书写出了作者患病期间的人生感受,可谓劝世贤言。读之,能从中获益匪浅。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厂,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创新工厂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在此之前,曾就职于谷歌、微软、苹果等世界顶尖科技公司,并分别担任全球副总裁职务。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11年、2015年被授予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荣誉商业管理博士。李开复博士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曾任美国“百人会”副会长。2013年当选为《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文/暖暖蓝田 死亡,这个字眼,沉重、遥远,给人压抑的感觉。而这本书谈论的正是死亡,却不沉重、不遥远,不压抑。这是一个和死亡擦肩而过的病人的心路历程,而这个病人在生病前,几乎是所向无敌,人生一帆风顺。这一次,他和癌症狭路相逢,他用惯有的理性与它斗争并记录下相遇...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想知道当一个人面对死亡临近时,他会如何呢?是意志消沉,还是向死而生?我真的不确定,毕竟我身边大多数患了病的人是不会那么洒脱的,很多人选择的是畏惧和妥协,所以他们很快就失去了亲人,失去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想读李开复《向死而生》的主...
评分 评分褪去光环,我只是一个呼吸之间就会顿失所有的病人 生死哲学大师伊丽莎白.库柏勒.罗斯指出,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在夹杂着悲伤、愤怒、绝望和追悔的情绪里,茫然四顾,但死亡的紧迫感...
挺好的啊,为什么被很多人吐槽是廉价鸡汤?家长里短,对生命的反思都很朴实#2016读书记
评分#大概花了三四个小时吧,干货不多。 主要就是讲自己与父母妻儿的各种回忆,表达自己的眷恋。讲真,对读者开说没啥G点。 不过也有一些启发:像李开复这种开挂的人生,曾经是我的偶像,神坛上的男人,原来也是一个普通人,在疾病面前会恐惧,在光环面前会膨胀。 在他功成名就之时,劝大家把健康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原则上没有错,但并不适用所有人。试想,如果他没有赚到这么多钱,没有进入这么高的圈层。哪有可能去请最好的医生治疗这么长时间?不但没有重生的资格,连舒服地死去都是奢望。 所以呀,在国内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时候,人的前半生还是要多努力,为自己爱的人争取更多的保障权。当然,没必要说拼到“活着为了改变世界,世界因你而不同”,小富即安。
评分很多时候只有了失去了经历了才会有感触。希望都不要等到错过的时候才悔恨
评分比较诚实的写作心态,虽然仍然有很多念念不忘的名与利,但谁不是呢
评分一个人癌症康复往往会有很多感慨,特别是成功人士,他们会分外珍惜未来的日子,知道除了事业,家庭和健康在一生中所承载的分量。一段与病魔抗争的日子也随之成为生命中的一个礼物。对于年轻人,可能更多提醒我们的是,学会正确分配人生中,事业、家庭以及自身修养提高和健康保护的比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