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天空之後

最後的天空之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三輝圖書&中信齣版集團
作者:[美] 愛德華·W.薩義德
出品人:三輝圖書
頁數:256
译者:金玥玨
出版時間:2015-9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5238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薩義德
  • 曆史
  • 巴勒斯坦
  • 愛德華·W.薩義德
  • 中東
  • 社科
  • 近現代史
  • ***三輝圖書***
  • 科幻
  • 末日
  • 天空
  • 冒險
  • 探索
  • 未來
  • 生存
  • 孤獨
  • 希望
  • 變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愛德華·薩義德筆下最動人的巴勒斯坦民族像

◎收錄著名人權攝影師吉恩·莫爾百餘幅攝影作品

◎任何想要近距離觀察巴勒斯坦的讀者不得不讀的作品

------------------------------

【內容簡介】

這個世界,沒有一天會少瞭巴勒斯坦人的新聞。他們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瞭:要麼是凶殘的恐怖分子,要麼是悲慘的難民。他們的真實境遇卻鮮為人知。薩義德的文字連同吉恩•莫爾的攝影,描繪齣瞭巴勒斯坦人另一幅感人至深的真實肖像。從以色列的建立到貝魯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連續的土地剝奪中流離失所,備受苦難。這其中也包括薩義德本人及其親人的真實遭遇。但在這部苦難的流亡史中,薩義德也辨認齣瞭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識的萌動。巴勒斯坦人自我身份的認同並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角色上,相反,它將根植於堅持、希望和被喚醒的共同體意識。

------------------------------

【編輯推薦】

◎ 著名公共知識分子薩義德的個人化寫作,作為巴勒斯坦人的身份認證。

◎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問題是永不過時的國際熱點。

◎ 著名人道主義攝影師摩爾拍攝的巴勒斯坦人生活狀態,130多幅照片,震撼、悲憫,提供更直觀的影像信息。

------------------------------

【媒體及學者評論】

當薩義德以一種內在的視角為我們描繪巴勒斯坦的經曆,他所謂的內部不是地理地理意義上的,而是精神層麵的。巴勒斯坦成為一個精神的國度,是本書的獨特之處。這是一場離散精神的漫遊。

——《國傢民族政壇雜誌》

(薩義德和莫爾的)這本書的能量與魔力就在於:無論巴勒斯坦人如何被驅逐或被剝奪,一個明確的邊界已經將土著和觀光者們分隔開來。

——《耶路撒冷郵報》

一個非常私人化的文本,也感人至深,關於一場內部的鬥爭:個體生活的痛苦,伴隨著動蕩、離散……最優美的散文片段……關於作為一個巴勒斯坦人的全部意義。

——《衛報》

在薩義德去世前幾個月,他發現自己“仍不知道去愛一個國傢是什麼意思,這是他作為一個無根的世界主義者最深刻的特徵。

——托尼•硃特

著者簡介

【著者簡介】

愛德華·W.薩義德(Edward W.Said,1935-2003) 美籍巴勒斯坦人,文學理論傢、公共知識分子,“後殖民主義”批評理論的奠基者,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批評傢之一。

1935年齣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占領期間就讀巴勒斯坦和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教育,50年代赴美國就學,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63年起任哥倫比亞大學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專業教授。

代錶性著作有:《東方學》(曾獲美國國傢書評傢奬)、《巴勒斯坦問題》、《文化與帝國主義》、《知識分子論》和《流離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決的奮鬥,1969-1994》(1994)等。

作為公共知識分子,薩義德為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爭取平等政治權利和人權,並長期呼籲美國嚮以色列施加壓力以保障與維護這些權利,被常駐中東的資深記者羅伯·菲斯卡稱為巴勒斯坦人民“最有力的政治聲音”。

【攝影師簡介】

吉恩·莫爾(Jean Mohr) 自由攝影師。1925年齣生於日內瓦,1949年起開始活躍於瑞士紀錄片攝影圈,主要服務全球各人道主義組織,包括聯閤國難民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聯閤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

共齣版28本攝影書,榮獲“人權的攝影師”(1978年,科隆)、“當代攝影奬”(1984年)、“日內瓦造型藝術”(1988年,首次由攝影師獲得)等榮譽。

另與約翰·伯格閤著有《一個幸運的人》、《另一種敘述方式》。

【譯者簡介】

金玥玨,200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03年獲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曾供職於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現為香港《文匯報》上海新聞中心的新聞主管和高級記者。

圖書目錄

緻謝_Ⅰ
前言: 巴勒斯坦人的生活_1
第一章 國傢_12
第二章 內部_74
第三章 湧現_124
第四章 過去與未來_184
後記:貝魯特的衰落_24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初看此书封面,我以为这是一本具有游览性质的通俗读本,但当我看到作者之名才忽然意识到这里写下的是一幅流亡群像,是萨义德流亡中深情的呼唤。 翻开此书,扉页上印着马哈茂德·达维什的诗歌: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 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 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評分

新星的老毛病 错字太多,才翻到第6页就看见错字 校对,责编在干嘛?! 第6页注中将“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中东战争”误作“这场真正被称为第三次中东战争” 可见是拼音输入中的错误。。。。 第39页图,将纳布卢斯 Nablus误作那不勒斯。。。导致“拉马拉和那不勒斯之间的一个...  

評分

萨义德大概是巴勒斯坦这个国际边缘群体中最为有名的人物之一。这本散文式的著作,并没有给出很多具体的事实,甚至因为萨义德本人无法回到故土,他对故乡的描述都是模糊而不清晰的。他对巴勒斯坦如今悲惨的现状,已经无法控诉、无法愤怒,字里行间,只有无奈和无力。这是一片悲...  

評分

尽管以一场婚礼开始,但《最后的天空之后》贯穿的却是一股悲伤的基调。或许只有开头这样的大喜才能衬托文中的苦情。 书很薄,但是并不好读。书中有着大量的注释,当然这也不是说比较晦涩。读完之后收获一份沉重。 看多了有关巴勒斯坦的话题,自然的产生一个印象:巴以无新事...  

評分

本书作者爱德华·W·萨义德是美籍巴勒斯坦人,出身富贵,天主教徒。这样的身份让他跳出宗教问题,以一个巴勒斯坦人的身份,以诗人般敏感的心和学者般严谨的态度去体察巴勒斯坦人——他的同胞们——在被以色列人赶离故土后的离散经历。 爱德华笔下的巴勒斯坦人,只是一群在强权...  

用戶評價

评分

對巴以問題的認知一如此書的敘事般碎片化,即便活在當下的時代,也無法做一個全知的旁觀者,無法得知全部的真相。“作為一個離散和始終在遷徙的民族,這正是我們生活最深處的連續性。”讀來讓人悲惋。

评分

當我關注以色列的榮耀與悲情時,這本反映巴勒斯坦人民的書籍同樣展現齣令人心碎的故事和曆史,在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及宗教、軍事、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等影響之下,巴勒斯坦民眾成為最受忽視的一群,無論這忽視是否是刻意迴避。每一個族群都背負瞭太多東西,以緻於和解與未來似乎永遠不會到來!

评分

當我關注以色列的榮耀與悲情時,這本反映巴勒斯坦人民的書籍同樣展現齣令人心碎的故事和曆史,在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及宗教、軍事、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等影響之下,巴勒斯坦民眾成為最受忽視的一群,無論這忽視是否是刻意迴避。每一個族群都背負瞭太多東西,以緻於和解與未來似乎永遠不會到來!

评分

彆人的客觀是“首先”“其次”“最後”,薩義德的客觀是“我們”“他們”和“你們”。巴勒斯坦人一如他們的“死對頭”猶太人,陷入瞭無所的曆史中,更悲哀的是,他們並沒有後者頭頂上的“曆史正確光環”,相反頂著的是“恐怖分子”的泛化帽子。

评分

已購。70年代的作品,讀的時候纔驚覺自我封閉好久瞭。薩義德說,我們巴勒斯坦人沒有很好地為人所理解,無論是為陌生人還是為我們自己,人們沒有精確地或者如照片般地理解我們所經曆的一切。對於非巴勒斯坦人、猶太人和以色列人來說,我們也不是簡單的“其他人”,那種可以用身份證上的照片來錶現的外國和不同的人物。無論我們對於世界做齣怎樣的聲明——以及關於我們自己的聲明,作為一個民族,我們在這個為人所安排的固定地方無法得到安寜——事實上,我們最真實的現狀就體現在我們從一個地方穿越到另一地方。我們成為不斷遷徙的任何地方的移民,或者混血,但卻從不屬於這些地方。作為一個離散和始終在遷徙的民族,這正是我們生活最深處的連續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