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宗武宗兩朝中樞政局探研

唐代文宗武宗兩朝中樞政局探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齊魯書社
作者:黃日初
出品人:
頁數:399
译者:
出版時間:2015-4-1
價格:CNY 4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333333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政治史
  • 隋唐史
  • 唐史
  • 曆史
  • 晚唐史
  • 隋唐五代史
  • 黃日初
  • 隋唐
  • 唐代
  • 文宗
  • 武宗
  • 中樞政局
  • 政治史
  • 唐代史
  • 帝王統治
  • 官僚體係
  • 中央集權
  • 曆史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唐代文宗武宗兩朝中樞政局探研》認為,中晚唐之交發生的宮廷政變促成瞭唐文宗的特殊繼統,並導緻瞭皇位繼承製度的轉變和政治中樞彈性製衡機製的齣現;受此影響,政治中樞之內廷權力得以膨脹異化,而外朝之行政權力則相對被削弱。隨著內廷與外朝在體製性矛盾上的不斷發展,最終引發瞭震驚唐代後期政局的“甘露之變”,不久更在此形勢下確立瞭政治中樞的“內外共議”體製,緻使皇權政治在如此政治體製下發生形變。進而又指齣,到晚唐之武宗朝,皇權又對此政治體製進行瞭重構,並形成瞭中樞政治的“復式二元格局”,而在此基礎上,皇權也得到瞭恢復與強化。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引論
一 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 相關概念之界定
三 問題之提齣
四 學術研究概要
五 考察視角與研究方法
第二篇 晚唐中樞政局變動的起點
——以唐文宗的繼位為考察對象
一 文宗以前中樞政局演變的基本特徵
(一)關於皇位繼承的迴顧
(二)關於政治中樞的發展變化
二 由“寶曆宮變”所引發的繼統睏局
(一)從幾則熱點史料談起
(二)“寶曆宮變”與文宗繼統:兼論宗室親王政治地位的轉變
(三)政治中樞各派勢力在文宗繼位過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三 寶曆、大和之交的中樞政局及其意義
(一)內廷宦官集團首次以獨立勢力的姿態介入皇位繼承
(二)政治中樞彈性製衡機製基本定型
(三)新皇位繼承方式肇端及皇位繼承製度之形變
第三篇 唐文宗大和年間的中樞政局
——以中樞各政治派彆的矛盾鬥爭為考察對象
一 大和年問唐朝中樞政局內幾類政治鬥爭述略
(一)外朝的黨爭:兼論牛李黨爭之始因
(二)宦官的內爭:兼論“牛李黨爭從屬於閹寺內爭”
(三)從劉黃到宋申锡:論內廷與外朝的矛盾兼論所謂“南衙北司之爭”
(四)政治體製視角下的大和年間中樞政局
二 大和末年中樞政局的失衡與中樞體製的內廷化
(一)李訓與鄭注的崛起:政治中樞製衡體製的內廷化
(二)文宗何以倚重翰林學士勢力
第四篇 “甘露之變”與中樞“內外共議”體製的初步形成
一 關於“甘露之變”的探討
(一)“甘露之變”的謀劃與實施:兼論李訓、鄭注的矛盾分歧
(二)從中樞體製內部權力再分配的角度探討“甘露之變”的性質
(三)從中樞體製權力配置失衡的層麵反思“甘露之變”的敗因
(四)李訓搶先發動政變之深層原因試探
(五)試析唐文宗與“甘露之變”的關係問題
二 “甘露之變”後政治中樞權力配置的變化及其後果
(一)政治中樞權力格局的重新洗牌
(二)中樞“內外共議”體製的初步形成
(三)地方藩鎮首次直接介入中樞政局的權力鬥爭
三 中樞“內外共議”體製下的開成政局
(一)文宗為維護皇權所采取的措施
(二)外朝官僚穩定政局之努力:兼論其取得成效的原因
(三)黨爭之收斂與復起:兼論開成黨爭的特點
第五篇 開成末年的中樞政局
——以中樞各政治派彆圍繞儲位問題的鬥爭為考察中心
一 開成末年的儲位問題及其引發的政治鬥爭
(一)文宗首次立儲及議廢太子風波
(二)文宗再次立儲及其遺留問題
(三)文宗二度擇儲的人選問題與開成政局
(四)文宗托孤之舉與神策中尉乾涉儲君人選
(五)神策中尉對文宗兩任儲君厚此薄彼之考索
(六)武宗之立與樞密使的未遂政變
二 開成、會昌之交的中樞政局及其意義
(一)政治中樞“內外共議”體製的短期異化與最終確立
(二)新皇位繼統方式最終形成與宦官策立嗣君製之確立
第六篇 唐武宗會昌年間的中樞政局
——以皇權對中樞體製權力配置的再調整為考察中心
一 武宗朝中樞政治的“復式二元格局”
(一)復式二元格局的形成:對中樞“內外共議”體製異化之反動
(二)復式二元格局的內涵
(三)復式二元格局下的武宗朝政治
(四)復式二元格局的暫止
二 以武宗朝中樞政局的角度看“會昌伐叛”事件
(一)“甘露之變”的餘波:消除地方強藩介入中樞政局的影響
(二)限製宦官監軍的權力與相權政治的形成
(三)黨爭與廢佛的特殊場所
三 復式二元格局下的皇權重振
(一)君主齣令權之強化
(二)確立“不正儲位”之製:中唐以來“不立皇後”之製的極端化
(三)設置備邊庫與皇權強化之關係
第七篇 結束語
一 對唐代文宗武宗兩朝中樞政局的總結與思考
二 唐代文宗武宗兩朝中樞政治體製之演進及其意義
三 唐宋變革視野下的文宗武宗兩朝獻替
參考文獻要目
齣版補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基本讀完,行文的確就是一篇標準的學術論文風格,不厭其煩的強調N遍早已被明確過的各種結論讓文章顯得很冗長,不過文中對於甘露之變和會昌伐叛的政治聯係是相當有啓發性的,最後作者一直強調的所謂“復式二元政治格局”到底是個啥還是沒弄清楚...

评分

以當代大陸碩士論文所能達到的高度,本書值五星。有些說法我也思考過,如唐王朝統治的延續在於中樞政局各勢力的互相製約的平衡態勢,作者很有史識,如南衙北司的衝突與閤作的理解,對甘露之變的起因與對唐後期中樞政局的判斷,宦官策立天子對於政權的有利一麵,可以說完全突破瞭前人非此即及彼道德史觀的束縛,關於文宗沒有參與甘露之變的說法值得關注,至少能解釋其在事變中的異常錶現。甘露之變前翰林學士的崛起,事變後宦官勢力的猖獗及武宗朝以李德裕為代錶的外朝的獨尊都完成瞭晚期中樞政局的失衡,此後一係列事件無疑是在修復這一狀態。不過把李黨牛黨的主張和唐宋變革聯係起來有些牽強,不如把握皇權獨尊這條綫索來理解。作者喜歡造詞,宦官策立嗣君製度,內外共議體製,復式二元格局等,總體看本書基本是以一種新的視角對前人研究的大綜閤。 @2

评分

觀察中樞權力的演變,可見必然趨勢與偶然事件的相交織作用,社會經濟發展與上層人際關係的因果相承,勾勒齣一個較長時代的主綫。

评分

本書第一篇是對學界隋唐中樞權力結構研究成果的綜述,可在讀完初步瞭解後接看《唐代中書門下體製研究》。 主體部分用中樞四大勢力(外朝官僚係統、內朝樞密使和神策中尉、翰林學士)的權力角逐來解釋文宗武宗時期的主要政治事件。 從宏觀上看,提齣文宗“甘露之變”後,彈性製衡格局演變為形成“內外共議”格局,到武宗時期皇權加強,又改造為復式二元格局——承認政治勢力多元化的同時內部相互製衡(武宗朝總體上以外製內),都有一定價值。 從微觀上看,對“甘露之變”有關人物事件的論述頗見功底,對文宗武宗立儲問題的解決雖不圓滿,但也發人深思,而對“牛李黨爭”等傳統問題可能是無暇顧及,論述顯單薄。 此外,本書對政治措施的評論有時失之囉嗦,哪怕是古代史涉略不深的人,憑腦子想想也能知道。思及此處,深感傳統政治史路數的艱難。

评分

本書第一篇是對學界隋唐中樞權力結構研究成果的綜述,可在讀完初步瞭解後接看《唐代中書門下體製研究》。 主體部分用中樞四大勢力(外朝官僚係統、內朝樞密使和神策中尉、翰林學士)的權力角逐來解釋文宗武宗時期的主要政治事件。 從宏觀上看,提齣文宗“甘露之變”後,彈性製衡格局演變為形成“內外共議”格局,到武宗時期皇權加強,又改造為復式二元格局——承認政治勢力多元化的同時內部相互製衡(武宗朝總體上以外製內),都有一定價值。 從微觀上看,對“甘露之變”有關人物事件的論述頗見功底,對文宗武宗立儲問題的解決雖不圓滿,但也發人深思,而對“牛李黨爭”等傳統問題可能是無暇顧及,論述顯單薄。 此外,本書對政治措施的評論有時失之囉嗦,哪怕是古代史涉略不深的人,憑腦子想想也能知道。思及此處,深感傳統政治史路數的艱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