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1897—1986),我国著名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毕生从事美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主要译著有: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等。
美学按学科门类因隶属哲学范畴,重归纳和演绎,有趣的是朱光潜先生触类旁通,重视美的“心理感受”(创造者和观众),向心理学进军,有些像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朱光潜这本书要早于尧斯几十年,笔者认为接受美学反对美学的结构主义化的确没错,可是过于...
评分 评分说“评论”太罪过了。 我完全没有什么美学的概念,这样一字一句的读着,似懂非懂吧,但是却很能吸引到我,有些东西如果抛弃了那些教条的理论,来得更真实些,就像书里面讲的,认知的第一步是直觉~~~~ 久而久之便会有了方式,有了经验,如果是生活,这样就会完整,...
评分“距离产生美”似乎早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如“看景不如听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等等,但是距离为什么会产生美呢?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中的第二章“美感经验的分析(二):心理的距离”在美学层面上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对我们进行艺术欣赏和创造...
评分美学研究。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和中国古代美学相结合。艺术之美是我们和艺术作品进行互动,从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日常生活处处隐藏艺术之美。美的享受:文艺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民国时期形成,标志就是这本书。把心理学与美学结合起来,强调人在美学的作用,把复杂的理论拉回...
可以从这本书了解到朱光潜先生的博学,不过据他说这是学生时代的著作,所以不免可以看出文笔的生涩。
评分引用和举例过于多了,但是观点很明确,因为听过李洋老师的艺术心理学所以读起来还是挺顺畅的(但是讲述美感经验的前四章读的十分吃力)。对于文艺与道德以及自然美与自然丑的观点十分认同。 不过出版社的注释做的不好(其实没有注释),"名理的"(logical)其实可以修改的更加通俗一些,用逻辑的应该就可以。在百度查了一下,名理之学是中国汉末到魏晋时期以考核名实和辩名析理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潮。有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翻译跟现在的不同导致的。还有很多名称比如柯勒律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书中仍然使用民国时期的名称(《恰特里夫人的情人》),这会让初学者很难明白具体的例子,中间有一个皮耶路易的《爱神》我就没有找到。。。(才疏学浅)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首先,美需要心与物的共同作用,我们感受到的美都是我们心理作用创造出来的艺术,这是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其次,美产生的心理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直觉,并且需要保持高度专注,故美感经验是十分短暂的。最后,为了提升美感经验的质量,好的美感经验需要适合的心理距离,并给出了三个提升美感经验的方法。虽然对于普通人而言,美看上去总不如实用来得实在,但美与生活就相当于水跟鱼的关系,人要是沉浸在物质世界的追逐里就好像离了水的鱼,就算能勉强呼吸也无法消除生存的压迫感。我们通过美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每一件与我们共存的细微事物,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才能体会到生命除开向前之外的其他意义。与其说本书在教我们怎么欣赏美,不如说它教给我们的是对生存的思考,对生命的珍惜,还有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和谈美那本重合很多
评分和谈美那本重合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