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还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
基于《论语》的重要,李泽厚利用当代的语言观念重新进行了译注,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对于《论语》的原文及精神做了当下的申述、评论和阐释,并结合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上的比较与分析,赋予《论语》新的意义,此即所谓“今读”。
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
《论语》不是一个让人拿来休闲的话题,读它有一种沉重。 曾经有一位同学告诉我解经的书读起来最累,我断断续续用了两个月时间将这本书读完了一遍,深有所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并非虚谈。李泽厚先生的实用主义观点和以“情”为主线的思想贯穿在他的语言中。中国的乐感...
评分《论语》不是一个让人拿来休闲的话题,读它有一种沉重。 曾经有一位同学告诉我解经的书读起来最累,我断断续续用了两个月时间将这本书读完了一遍,深有所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并非虚谈。李泽厚先生的实用主义观点和以“情”为主线的思想贯穿在他的语言中。中国的乐感...
评分“其实我的兴趣更在老庄玄禅,这本书都是提纲,其实我更想对其中一些问题,例如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做些细致的分析。” 这是李泽厚本来的意图,但终究没有达成,只是翻炒了论语这盆冷饭,所以让我对这样的缘起充满了期待,明明很清楚自己的立场,很知晓现在的状况,但是为什...
评分李泽厚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大家,在哲学,美学,文学领域也颇有造诣。“南方周末”曾经对李泽厚先生做过一次专访,文章以鲁迅先生开头,及至李泽厚先生,笔者以为写得很好,完全符合“凤头”之意,故借用于此。 ——据说,鲁迅曾经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描摹...
评分大学最后一年买的这书.花了10块钱. 似乎还好,能让人看的下去. 不过作用不是太大.文字都太过官僚.
参加了线上的一个早读活动,一个星期,每天七点到七点半。随后自己看李泽厚的这本书,读完一遍,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命是偶然性”的解读。 《论语》读了好多遍了,确实是常读常新。 大学时参加晨读活动,有一天老师问我,读《论语》对你影响比较大,还是读《庄子》。那时我回答的是《论语》,现在问我的话,我的回答还是一样的。
评分历史地,当下地看论语,传统地,西化地看论语,而将之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李先生的这个注本可以一看,似也可作为其学的一个门径。至于论语的门径,我想还是《集释》吧。
评分3.7 以一贯的心理学本体论 结合西方哲学 透析出 中国文化特有的的“情本体”“实用理性”以“仁”“孝亲”为核心,以礼为约束,注重现实生活,而重实用性,匡世济民的儒学精神,李泽厚所思比中国新儒家读的更具本真切实。
评分历史地,当下地看论语,传统地,西化地看论语,而将之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李先生的这个注本可以一看,似也可作为其学的一个门径。至于论语的门径,我想还是《集释》吧。
评分杨伯峻“道问学”,李泽厚就是“尊德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