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斯神话》是加缪的一部哲学论文集,1942 年出版。加缪在书中阐释了自己的荒谬哲学,即人在面对一个没有上帝以及永恒的真理或价值的世界时对意义、统一性以及明晰性的无益探求。在书的一开始,加缪就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命题:“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书中围绕这一问题对荒谬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列举了几类荒谬的生活。最后一章对人们生活的荒谬性与反复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在书的最后,作者总结性地说:“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西西弗斯神话》源自那个被判以苦刑的人,他昼夜不停地推石上山,再眼睁睁地看着石头滚回谷底。加缪给20世纪的哲理注入激情的论辩,揭示了一个宗教意义匮乏之世界的生命价值。《西西弗斯神话》出版时加缪29 岁,而这不到30 年的人生历程对于加缪来说无疑是坎坷的:幼年丧父,在贫民区摸爬滚打地长大,在他人的资助与自己的努力下上了大学,又不幸染上肺结核,尝遍人间疾苦。艰辛的人生经历促使他不断进行命运的思索,探讨人生命题。和许多有责任感的学者一样,加缪关心时世,政治立场鲜明,是一位有态度的创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缪在《阿尔及利亚报》任记者。反对绥靖政策的他因触犯当局而不得已回到法国。后又从《巴黎晚报》离开,迁居奥兰,也就是在那里他完成了本书的创作
阿尔贝•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尼采说,上帝死了。 建立在基督教信仰基础上的价值体系訇然崩塌,存在的茫然、生存的无望、自由的迷惘使人陷入无措的境地,存在主义因此试图为其寻找出路。不知何所从来何所终,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种种19世纪的人们的困境,对人的生存状况之热切关注是今天重读加缪的理由...
评分“如果人们承认世界自身也能够去爱,去忍受痛苦的话,那就与世界和解了”——《西西弗的神话》。1 自加缪去世以来的几十年中,我们读他的文字,讨论他的作品,追寻他所走过的道路,谈到最多的是他所阐述的“荒诞”与“反抗”的命题,或者我们也从他的叙事内涵中读到了“孤...
评分 评分“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也许加缪想要说的是西西弗斯毕竟有一块石头可推吧。 这是一个彻底虚无主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容易在平常的快感中沉沦,更容易沉沦而不自知。虚无主义是我们的唯一的问题。但我不愿意认为它是这个时代的独特的问题。虚无是人永恒的问题,...
评分已购。在与荒谬相遇之前,芸芸众生活得有目标,他们关心未来,希望得到证明(至于与何人何物有关则不是问题所在)。人们掂量自己的机会,指望着“某一天”、退休后的生活,或是子孙的事业,仍然觉得自己可以控制生活中的某些事。实际上,即使所有事情都与自由相背,他还是表现得好像自己是自由的。然而荒谬之后,所有事情都被搅乱了:那种“我要的想法、那种似乎一切皆有意义(即使我有时会说什么都没有意义)的行为方式——这一切都被一种可能性死亡的荒谬性以其令人眩晕的方式揭露无疑。思考未来,为自己设定目标,偏爱某物——所有这些都预先假定了一种自由的信念,即使人们有时确信自己没有感觉到自由。但在那一刻我很清楚,那种更高的自由、那种可单独作为真理基础的将来的自由并不存在。死亡是此时唯一的现实,而死亡之后便是关键时刻。
评分荒谬的人其实是什么样的?勇气教他在生活中不求人,珍惜所拥有的东西;推理让他清楚自己的界限。他确信,他的自由短暂而有限,他的反抗没有未来,对于生死也已经觉悟: 于是在有生之年他要实践自己的冒险旅程。这便是他的领地,这便是他的行动,对此他不会接受来自他人的任何评判。
评分荒谬的人其实是什么样的?勇气教他在生活中不求人,珍惜所拥有的东西;推理让他清楚自己的界限。他确信,他的自由短暂而有限,他的反抗没有未来,对于生死也已经觉悟: 于是在有生之年他要实践自己的冒险旅程。这便是他的领地,这便是他的行动,对此他不会接受来自他人的任何评判。
评分翻譯出來的中文很難理解。
评分在关系中存在,单独肯定任何一方都是偏颇。但是“偏颇”这种判断本身就是承认另一方存在的。对于完全不承认的人来说,不存在偏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