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媒介(第二版)

新新媒介(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保羅·萊文森
出品人:
頁數:268
译者:何道寬
出版時間:2014-7
價格:39.8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9105841
叢書系列:復旦新聞與傳播學譯庫
圖書標籤:
  • 傳播學
  • 新媒體
  • 新聞&傳播
  • 新新媒體
  • 美國
  • 互聯網
  • 何道寬
  • 設計
  • 新媒體
  • 傳播
  • 數字技術
  • 社交媒體
  • 網絡文化
  • 智能設備
  • 信息社會
  • 媒介融閤
  • 用戶生成內容
  • 數字素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互聯網世界變化莫測。下麵這些媒介——Facebook、Twitter、YouTube、Wikipedia、Blog、Foursquare、Myspace、Digg、 Second Life、Podcasting等——最新的、最強大的互聯網進化品種。

在“當代麥剋盧漢”——最著名的媒介環境學傢保羅•萊文森的眼中,這些新新媒介不僅影響巨大,而且處於快速迭代的過程之中。在《新新媒介》齣版三年後,萊文森作瞭巨幅修訂,以更為準確地把握這些媒介的特性和影響。

著者簡介

保羅•萊文森(Paul Levinson),男,1947年生。美國媒介理論傢、科幻小說傢、大學教授。著有《思想無羈》、《軟利器》、《數字麥剋盧漢》、《真實空間》等。他的理論著作,大部分已在國內翻譯齣版。

何道寬,男,1942年生。著名翻譯傢,深圳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語言文化翻譯研究所所長,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外國語言學會副會長。

圖書目錄

何道寬第二版序
何道寬第一版序
萊文森中文版序
萊文森第一版前言與謝辭
萊文森第二版前言與謝辭
第一章為什麼要稱為“新新”媒介?
1.1 為何叫“新新”媒介而不是叫“社交”媒介?
1.2新新媒介的指導原理
1.3新新媒介涵蓋新媒介的原理
1.4各章順序與內容
1.5新新媒介和硬件的快速演化
1.6首要的方法論:在實踐中學習
第二章Facebook
2.1 “朋友”的吸引力難以抗拒
2.2何謂網絡“友誼”?
2.3細分網絡友誼
2.4 Facebook小組及其變化
2.5 Facebook網友和小組是知識資源庫
2.6 Facebook網友和小組是實時的知識資源庫
2.7在真實世界裏會網友
2.8與舊友在網上恢復聯係
2.9保護“隱蔽的一維”:清理你的網頁
2.10新新媒介裏的主客觀差異
2.11 Facebook的時間軸
第三章Twitter
3.1典型的即時通訊
3.2人際傳播=大眾傳播=Twitter
3.3 Twitter像智能T恤或首飾
3.4 Google+Twitter,Facebook和Pownce
3.5 Twitter的危險:沉迷Twitter的議員
3.6沉迷Twitter的議員,再添一例
3.7 Twitter與伊朗的毛拉對陣
3.8麥剋盧漢是微博客
第四章YouTube
4.1《奧巴馬女孩》
4.2 YouTube上的總統初選辯論
4.3電視上好看+YouTube=網絡上好看
4.4 YouTube上永不磨滅的印記和民主政治
4.5 YouTube篡奪電視的功能,成為公共事件的信使
4.6 YouTube不僅使用戶能隨時看,而且對製作者免費
4.7 奧巴馬是新新媒介時代的羅斯福及其新政的再現
4.8 YouTube的業餘明星和視頻製作人
4.9病毒視頻
4.10病毒視頻的弊端
4.11通俗文化裏的YouTube革命
4.12洛伊·歐比森的吉他
4.13《當我的吉他溫柔地哭泣》穿越韆鞦萬代
4.14 YouTube再現音樂電視
4.15 YouTube將使iTunes退齣市場嗎?
4.16 YouTube批駁劉易斯·芒福德,並把視頻轉換為文本
4.17蒂姆—拉瑟特(1950——2008)
4.18 YouTube的阿喀琉斯腳踵:版權
4.19 YouTube上的評論起矯正的作用:以弗利特伍茲組閤為例
4.20教皇的頻道
4.21 YouTube是國際信息解放者
第五章Wikipedia
5.1泡菜與伯裏剋利
……
第六章Blogging
第七章Foursquare定位與硬件
第八章地位稍次的新新媒介
第九章新新媒介的陰暗麵
第十章政治與新新媒介
補記2012年美國大選的藉鑒意義
參考文獻
第一版譯後記
第二版譯後記
作者介紹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总得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以UGC为特点的新新媒介百科全书,选取了在作者出版该书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新新媒介进行介绍,并结合个人经历进行解读。 然而问题在于,从行文上作者更多的是在说明各个媒体的特点和现象,但是对于现象背后的引申和解读明显不是这本书的重点,因此启发...  

評分

书的开篇,莱文森教授给出了“新新媒介”的界定原理,我觉得有一些地方值得再探讨一下。 1)每位消费者都是生产者:由被动的受众向积极的用户转变; 2)无法冒充非专业人士:说白了就是用户的权利扩大了; 3)能挑选适合自己的媒介:莱文森定义的媒介更多的是形态上的(如blogmi...  

評分

很不推荐的一本书!讲述互联网这种东西还是上网多看看,亲身体验体验吧!毕竟网络时代一切都更新换代得很快,即使本书已经是做了大幅度修正的第二版,2014年7月第一次印刷,过了两年再去看自然有很多地方已经out了。 当时完全是被《新新媒介》这个标题所吸引,并不知道具体内...  

評分

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甚至于可能在何道宽老师着手翻译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所介绍的新新媒介诸已经在中国内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如与推特相似的微博,与优视相似的优酷、土豆,与脸谱网相似的人人网等,都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媒介而不再是陌生的。所以,我才说这本...  

評分

很不推荐的一本书!讲述互联网这种东西还是上网多看看,亲身体验体验吧!毕竟网络时代一切都更新换代得很快,即使本书已经是做了大幅度修正的第二版,2014年7月第一次印刷,过了两年再去看自然有很多地方已经out了。 当时完全是被《新新媒介》这个标题所吸引,并不知道具体内...  

用戶評價

评分

真的想問那些一邊倒的批評者們,你們讀過此書後就一點啓發都沒有收獲麼?最差,也應該對著者的媒介劃分方式有所觸動吧。如果什麼都感知不到,那我真的要懷疑這些人接收知識與訊息的能力瞭! 作者也說瞭,新新媒介瞬息萬變,紙媒是絕對滯後的。何苦在這種問題上深究呢! 還有那些討論翻譯的,新版已經做瞭修改,拜托都是成年人,個彆專業詞匯的翻譯不精準,自己消化理解好麼!

评分

真的太容易過時瞭

评分

翻譯好垃圾 記住幾個名詞解釋就可以丟瞭的那種

评分

網絡這東西真的瞬息萬變,隻有一丟丟理論為我所用

评分

既然寫的主題是新新媒介,作為洞見能力有限的作者,就要做好其會迅速過時的準備。全書有觀點的部分不多,倒不如說更像一份舊有的美國主流社交媒介使用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