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梅比:当代不列颠最伟大的博物学作家
一部跨越园艺、文学、历史的典范之作!
杂草的传奇故事 野性从未走远……
杂草是某种类型的植物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它们是生物品种还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为何存在?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将会怎样?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讲述了在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四处流浪的杂草是如何被定义、被诠释、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对待,又是如何冲破文明的边界并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看法。理查德•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立足英国本土的杂草变迁史,却勾勒出全球化视野中一幅包罗万象的野生植物迁徙和狂欢的图景。
理查德·梅比(Richard Mabey),英国博物学作家和主持人,致力于探讨自然和文化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曾任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顾问,2011年被选为皇家文学学会会员。他凭借《吉尔伯特•怀特》荣获1986年惠特布雷德传记奖,畅销作品《植物大英百科全书》荣获大英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免费的食物》《非正式的乡村》《黑暗中的鸣叫》等著作皆获高度评价。他还是《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园艺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来自乡间的明信片》的总撰稿人和制片人。
“凯尔特民族曾以荨麻肉汤和野生大蒜为主食;英国中部地区的农民则喜欢嚼酸模柠檬味的叶子润喉解渴;约克郡的人会用椭圆叶蓼简单的叶子制作祭奠菜肴;而打仗和收成不好的时候人们几乎什么都吃,哪怕是长满刺毛的猪殃殃也能当食物。” 这是英国的理查德•梅比在《杂草的故...
评分 评分本书的自然观颇有点我们老庄的感觉,所谓杂草,只是我们从人类中心角度出发,对植物或有用或无用的一种分别,而这个分界也并没有那么清晰,总随着人类对植物的认知在变化。作者强调杂草的顽强生命力,其恼人的欣欣向荣尤其和人为创设的农田、花园相关,可以说是我们创造了杂草...
评分“凯尔特民族曾以荨麻肉汤和野生大蒜为主食;英国中部地区的农民则喜欢嚼酸模柠檬味的叶子润喉解渴;约克郡的人会用椭圆叶蓼简单的叶子制作祭奠菜肴;而打仗和收成不好的时候人们几乎什么都吃,哪怕是长满刺毛的猪殃殃也能当食物。” 这是英国的理查德•梅比在《杂草的故...
评分有趣通俗而易读,虽然并没有解决的办法,或者说,作者并不认为对杂草的“解决”是种办法。历史和现实中我们对杂草的定义和摇摆不决的态度,一种杂草身份的确定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常常变化,而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那些后来成为超级杂草的植物,往往最初是人们在园艺中培植而后逃逸的。假如杂草在自然中有角色,杂草的角色往往是填补人类破坏地球后的空白的,虽然令我们厌恶,然而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
评分“它们是边界的打破者,无归属的少数派” 有趣的书。
评分环境伦理学告诉我,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站在道德高地上发表的评论都是傲慢的;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旁观者的身份。书中的手绘插图看得我头晕,后来发现这不是作者在致谢中提到的“精美的插画”。。。扣一星= =最喜欢的一句“顽固守时可能是它们最恶劣的品质,但这也是一种让人安心的提醒,告诉你生活还在继续。”
评分为杂草正名的博物学著作。一些植物具有肆无忌惮的扩散能力,常变成入侵物种,作者却指出,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真正原因是本地生态系统已在人类干预下变得不堪一击。
评分装帧精美,纸质也好,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本谈植物学的小清新书籍,其实不如说是“借野草来反思文明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