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梅比:当代不列颠最伟大的博物学作家
一部跨越园艺、文学、历史的典范之作!
杂草的传奇故事 野性从未走远……
杂草是某种类型的植物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它们是生物品种还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为何存在?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将会怎样?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讲述了在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四处流浪的杂草是如何被定义、被诠释、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对待,又是如何冲破文明的边界并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看法。理查德•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立足英国本土的杂草变迁史,却勾勒出全球化视野中一幅包罗万象的野生植物迁徙和狂欢的图景。
理查德·梅比(Richard Mabey),英国博物学作家和主持人,致力于探讨自然和文化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曾任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顾问,2011年被选为皇家文学学会会员。他凭借《吉尔伯特•怀特》荣获1986年惠特布雷德传记奖,畅销作品《植物大英百科全书》荣获大英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免费的食物》《非正式的乡村》《黑暗中的鸣叫》等著作皆获高度评价。他还是《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园艺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来自乡间的明信片》的总撰稿人和制片人。
植物们本来生而平等,且都是独具特色的。只是在人类眼中,它们被明确划分为两类,可栽培种植的“有益植物”,以及没用的杂草。虽然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来说,这个分类未免有些讽刺,但是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终决定啦,毕竟在这块土地上是我们说了算。 有益植物大片生长在人们喜欢的...
评分植物们本来生而平等,且都是独具特色的。只是在人类眼中,它们被明确划分为两类,可栽培种植的“有益植物”,以及没用的杂草。虽然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来说,这个分类未免有些讽刺,但是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终决定啦,毕竟在这块土地上是我们说了算。 有益植物大片生长在人们喜欢的...
评分 评分在都市里生活了太长时间的人们往往会对自然的感觉变得迟钝。物候的指征不再明显(至少不那么受人关注),四季的变换更多的只是气温和流行服饰上的差异,而大型公共绿地和公园的花花草草承担了形塑都市人对自然认知的任务,却多数为人工筛选和栽培的产物:当我们把一部分植物归...
评分很美,但是我准备写个书评介绍它的时候,发现文笔回到了小学阶段的科普文
评分理查德·梅比于英国自然文学在当代的复兴功不可没,他是该领域这三十多年来最杰出、最有使命感的作家。梅比对杂草的迷恋,来自于这一族群本身的野性——总会逸出边界,动摇人们的定义。这也是人们“探寻如何界定自然与文化”,野生与驯养的过程”。我深感兴味的一点:他观察到“在英国的气候下,本土植物群落几乎总是能赶走哪些先驱杂草和外来入侵者,这个排挤过程基本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和澳洲的问题就严重的多。说起来我好像也是杂草的迷恋者。
评分“它们是边界的打破者,无归属的少数派” 有趣的书。
评分有趣通俗而易读,虽然并没有解决的办法,或者说,作者并不认为对杂草的“解决”是种办法。历史和现实中我们对杂草的定义和摇摆不决的态度,一种杂草身份的确定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常常变化,而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那些后来成为超级杂草的植物,往往最初是人们在园艺中培植而后逃逸的。假如杂草在自然中有角色,杂草的角色往往是填补人类破坏地球后的空白的,虽然令我们厌恶,然而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
评分有更多插图会比较好,尤其是每次正文具体描述某幅名画的时候 151214-15123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