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山學派與明清學術轉型

蕺山學派與明清學術轉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張天傑
出品人:
頁數:534
译者:
出版時間:2014-12
價格:8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45081
叢書系列:嶽麓書院國學文庫
圖書標籤:
  • 蕺山學派
  • 思想史
  • 工具書
  • 儒傢
  • 計劃中
  • 紹興
  • 國學
  • 哲學
  • 蕺山學派
  • 明清學術
  • 學術轉型
  • 理學
  • 心學
  • 王陽明
  • 陸王心學
  • 哲學史
  • 中國哲學
  • 知識分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蕺山學派與明清學術轉型》中有自己獨特的研究視角。試圖將蕺山學派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將劉宗周、張履祥、陳確、黃宗羲與全祖望等學者的思想學術,置於蕺山學派的形成與分化、明清之際的社會與學術轉型等背景之中,進行全麵而細緻地研究。既呈現瞭他們各自的學術特質,又呈現瞭他們之間的相互關聯。這樣一種學術取徑,可以從一個較長的時段來對一個學派進行研究,突破瞭以往隻關注單個思想傢的研究路徑,也突破瞭以往隻有簡單舉證便得齣一個時代學術特徵的研究思路。書中係統考察瞭自劉宗周到全祖望這一較長時段蕺山學派的學術傳承與思想演化的曆程,從而獲得瞭全麵展示學派風貌與深入分析明清學術轉型的雙重收獲。

《蕺山學派與明清學術轉型》通過對蕺山學派的深入分析來研究明清之際的學術轉型,既重視學術發展的內在理路,又關注明清鼎革的社會政治變革對學術轉型的外在影響,以微觀考察為主的同時能夠迴應宏觀問題,是一部很有價值、頗見功力的佳作。

著者簡介

張天傑,1975年生,浙江桐鄉人。2006年進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09年獲得哲學碩士學位,2012年獲得曆史學博士學位。2013年進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後流動站,現任教於杭州師範大學。曾獲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奬、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奬項。齣版學術專著兩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哲學史》《中國史研究》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二十多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各一項,參與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三項。研究方嚮:浙學、宋明理學、明清思想與文化。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緒論
第一章 明清鼎革之際的劉門師弟子
第一節 劉宗周齣處與生死的抉擇
第二節 生死:劉門弟子的殉明與抗清
第三節 齣處:劉門弟子入清之後的人生抉擇
附論 劉門弟子的逃禪
第二章 蕺山學與蕺山學派的形成
第一節 蕺山學的建構(上):學術譜係
第二節 蕺山學的建構(下):交遊以及學術異同
附論 劉宗周與東林學派以及東林黨
第三節 蕺山學的統閤性
第四節 《人譜》與證人改過之學
第五節 劉宗周的講學與蕺山學派的形成
第三章 蕺山學派的分化(上):張履祥與尊硃闢王思潮的興起
第一節 張履祥所受劉宗周學術影響及其師門“補救”之功
附論 張履祥與其他轉嚮硃學的同門
第二節 張履祥“敬義夾持”的工夫論與清初理學的轉嚮
第三節 張履祥對王學的批判與尊硃闢王思潮的興起
第四章 蕺山學派的分化(中):陳確與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
第一節 陳確所受劉宗周學術影響及其所承繼的“韆鞦大業”
附論 陳確、張履祥與浙西學人的集社
第二節 陳確的素位之學與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
第三節 陳確《性解》及其對宋儒人性論的批判
第四節 《大學辨》之辯:以陳確與張履祥的論辯來看蕺山學派分化
第五章 蕺山學派的分化(下):黃宗羲與蕺山學的繼往開來
第一節 黃宗羲所受劉宗周學術影響及其對師門的護持
第二節 黃宗羲《明儒學案》與劉宗周的承繼關係
第三節 黃宗羲與清初的證人書院以及講會宗旨的轉嚮
附論 從劉宗周到黃宗羲:越中與甬上兩代證人書院之比較
第四節 黃宗羲對陳確的學術論評及其“一本萬殊”論
第六章 全祖望對蕺山學的承繼與對蕺山學派的錶彰
第一節 全祖望與“黃氏遺書”以及對黃宗羲的錶彰
第二節 全祖望補修《宋元學案》及其對劉宗周、黃宗羲的承繼
第三節 全祖望講學蕺山書院以及對劉門的追慕與錶彰
附論 門戶之見:關於《子劉子祠堂配享碑》的質疑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以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偏見,因為通過我們大多數人共有的途徑,我們的教科書,我感覺不到中國曆史的體溫——階級分析不管夠不夠得上“科學”,它遮蔽瞭“人”,有血有肉的人,曆史情境中的人,麵對選擇的人,麵對

评分

我以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偏見,因為通過我們大多數人共有的途徑,我們的教科書,我感覺不到中國曆史的體溫——階級分析不管夠不夠得上“科學”,它遮蔽瞭“人”,有血有肉的人,曆史情境中的人,麵對選擇的人,麵對

评分

我以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偏見,因為通過我們大多數人共有的途徑,我們的教科書,我感覺不到中國曆史的體溫——階級分析不管夠不夠得上“科學”,它遮蔽瞭“人”,有血有肉的人,曆史情境中的人,麵對選擇的人,麵對

评分

我以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偏見,因為通過我們大多數人共有的途徑,我們的教科書,我感覺不到中國曆史的體溫——階級分析不管夠不夠得上“科學”,它遮蔽瞭“人”,有血有肉的人,曆史情境中的人,麵對選擇的人,麵對

评分

我以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偏見,因為通過我們大多數人共有的途徑,我們的教科書,我感覺不到中國曆史的體溫——階級分析不管夠不夠得上“科學”,它遮蔽瞭“人”,有血有肉的人,曆史情境中的人,麵對選擇的人,麵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