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中国大历史》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战日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我以为这书会是像《万历十五年》一样的好玩,但不是这样。《万历十五年》有很多文学成分在里面,读起来比较吸引人,而《中国大历史》则是更加偏向于严肃的历史专业著作,读起来自然比较乏味。中国历史说来太大,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点聊聊。 一,“上下五千年”是个谎言 历史存...
评分在美国大学最容易完成的专业大约就是历史系,一般三年左右即可完成所有课程并拿到学位。甚至在一般的中小学甚至是两年制社区大学教授历史也未必是一件需要有精湛人文功底的差事。然而我以为在一切人文科学范畴内,历史学家是需要具备最超人的学识以及治学精神的职业。这职业需...
评分黄先生以归纳的手法诠释了中国上自商朝下至新中国成立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宏观架构,以一本小册子概括了这么大的历史题材,可谓浓缩到了极致。 我本人只读过黄先生的两本著作:《中国大历史》以及《万历十五年》,感觉黄先生的著作风格体现了他的宏观大历史(macro-history)观点...
评分今日之首都为何是北京? 数十万年的地壳变迁,不仅决定自然景观、生物进化,同样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演变。纤细的黄土,湿润的季风,时而温柔时而咆哮的黄河,中国的命运从这里开始向前。 土壤肥沃奠定农业格局,每个家庭与小块耕种互为表里。公元前一千...
评分我以为这书会是像《万历十五年》一样的好玩,但不是这样。《万历十五年》有很多文学成分在里面,读起来比较吸引人,而《中国大历史》则是更加偏向于严肃的历史专业著作,读起来自然比较乏味。中国历史说来太大,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点聊聊。 一,“上下五千年”是个谎言 历史存...
从国家制度形式上自成逻辑的中国历史叙述。
评分“大历史”也就是个噱头,太宽泛,黄老紧揪住所谓“数目字”、“间架结构”,觉得这些玩意说明不了大的问题,不如直接从经济制度入手来写倒精彩些。
评分一言以蔽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现代国家的重要性。
评分很早之前读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不过那时知识背景很单薄,很多重要的内容并没有理解,最近读到这本,才稍微体会作者的历史观。今日中国之现状,必能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找到因果链条,地理和文化因素使得这一片土地在组织形式上早熟,技术和管理都跟不上的状态下,朝代更迭成为三大帝国时代的常态。告别二元层次结构,私有资本的发展将让中国上下两层辐射法制性的联系,使之成为系统上的整体,这是我们的大时代背景,我们就在见证这链接似接非接的演化。
评分读史使人心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