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黄仁宇 明史 历史 运河 财政史 黃仁宇 制度史 黄仁宇作品系列
发表于2025-04-11
明代的漕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從經濟角度來說,大運河(漕運)對明朝的國家財政發揮著命脈的作用,大運河是京城和江南之間唯一的交通運輸線,所有的物資供應都要經過它。這些物資,以榖類為最大宗,其他還有水果、家禽、紡織品、木材、文具、瓷器等,幾乎中國所有的物產,都通過大運河來輸送,所以大運河有它絕對的歷史意義。
一般說來,明代漕運問題涉及到明史中許多因素,例如皇帝及大臣管理漕運的風格、政府模式、官場慣例、財政政策、財政制度、國民經濟、地理環境和工藝技術等,都密切關聯著漕運的運作。
許多學者研究,大凡一個王朝的滅亡,其中一個跡象就是對水利的忽視,大運河後來無法進行有系統的輸送,是否證明了大明帝國的崩潰?史學家黃仁宇教授在本書對此有深入的研究。
黃仁宇
191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2001年1月8日逝世於美國紐約。天津南開大學肄業(1936-1938),成都中央陸軍官校畢業(1940),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1947),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博士(1964)。曾任陸軍少尉排長(1941)、中尉參謀(1942)、駐印新一軍司令部上尉參謀(1943-1945)、少校參謀(1946)、駐日代表團少校團員(1949-1950),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主要著作有《緬北之戰》(1946,聯經2006)、《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英文版1974,聯經中文版2001)、《萬曆十五年》(英文版1981,中文版1985)、《放寬歷史的視界》(1988)、《中國大歷史》(英文版1988,聯經中文版1993)、《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989)、《地北天南敘古今》(1991)、《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聯經1991)、《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1993)、《近代中國的出路》(聯經1994)、《關係千萬重》(1998)、《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聯經2001)、《大歷史不會萎縮》(聯經2004)。
不是方家里手,头次读史学专著。学习作者的严谨和切入问题的角度
评分台版是根据大陆的译本出版的,对比了下,许多细节还是大陆版的好。实在有兴趣的可以入手下。
评分黄仁宇著作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他的论
评分黄仁宇著作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他的论
评分只讀了一半
可惜中国学者普遍缺乏。包括这本书的书评,竟敢说漕运之不废,乃"百万劳工衣食所系",这不可笑,这个观点引自网络穿越小说,这才可笑。 但凡稍微认真看过这书的人,都该记的,劳工是官方征用,并无报酬,连这点基本常识都没有,何必花时间看这种书,又何必写书评。
评分书中P117页中提到“1522年大学士杨廷和发起一场减少宫廷人员的运动。”1522年在明朝历史上即嘉靖元年,嘉靖就是后来壬寅宫变中险些遭到宫女杀害的皇帝。这里提到的杨廷和减少宫廷人员的运动是依据世宗即位诏书发动的,期间杨廷和因改革受到行刺,未遂。 是年,世宗自立统嗣体...
评分不如想像的好,论证有些大而无当。 看完明白了漕河的运输是非常困难的,水位高于长江,需要穿过黄河,需要克服若干湖泊的波浪。 但没有完全明白,为啥要漕运,除了给北京送贡品以外,还有许多的运输,这些运输和漕运啥关系? 模糊的感觉到,明代的统治是很简单的,大部分地区只...
评分生于江淮之间,曾经是漕运最为繁盛的地段之一,所以一直对大运河/漕运有浓厚兴趣。 黄先生大名早已听闻,故此找来了这本书来读。由于是博士论文,学术更为规范严谨,资料丰富,对于我这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只能很粗浅的阅读和理解了。 本书较为细致地描绘了明代漕运的运行状...
评分很多人读不太懂,或者说没有毅力读下去。本身是篇论文,但我认为还是很反映了明朝的对结构化官僚体系的坚持态度,但绝对不能割裂的去读它,今天从书架里翻出来钱穆老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配合着理解理解也许会有好处。 特别请注意所谓“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的辩...
明代的漕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