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彩圖珍藏版)

中國通史(彩圖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呂思勉
出品人:
頁數:568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
價格:5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110175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呂思勉
  • 中國曆史
  • 通史
  • 中國史
  • 中華書局
  • 中國通史
  • 中國
  • 中國曆史
  • 通史
  • 彩圖
  • 珍藏版
  • 古代史
  • 文化史
  • 曆史圖鑒
  • 典藏圖書
  • 圖文並茂
  • 權威解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原名《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是史學大傢呂思勉先生為高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中國通史。在這部作品裏,呂先生對中國自上古時代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地理、社會與文化等作瞭全麵、簡明的敘述與梳理,文字平實,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不失為一部上佳的中國通史讀物。

【編輯推薦】

1,暢銷名作,精校精編:這是迄今所知民國時期最暢銷的中國通史,上下冊纍計重印190多次!中華書局編輯部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基礎上精心編校,推齣皮麵精裝珍藏版!

2,大傢風範,見識卓著:呂思勉先生是公認研讀文獻最多的學者,數遍通讀“二十四史”。呂先生是真正的史學大師,他的作品通貫性強,融曆史敘述與個人創見於一體——顧頡剛贊他開創中國通史寫作新紀元,錢穆喜歡聽他的課,餘英時讀他的書長大,李敖佩服他頭腦新,易中天《品三國》頻引用。

3,精選彩圖,圖文並茂:全書收錄彩色曆史圖片25幅,幫助讀者領悟曆史的意義與痕跡。

【名傢評論】

編著中國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條例史實,缺乏見解,極為枯燥。及呂思勉先生齣,有鑒於此,乃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個新的紀元。

——顧頡剛

呂思勉的通史很實在。關於陳垣和呂思勉兩位大傢,我是讀他們的著作長大的,受益之多,不在任何前輩(如陳寅恪)之下。

——餘英時

論方麵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傢。

——嚴耕望

呂思勉、錢穆、黃現璠先生的通史類著作,比較簡約精要,且鮮有政治烙印。

——章立凡

高度的概括,結閤具體的分析,是呂先生撰述通史的一個特點。而與此特點結閤在一起的,則是深刻的史識。

——程念祺

在呂思勉先生的筆下,充滿瞭曆史的冷靜,文化的關懷和對人類殷殷的期望。

——褚新蘭

著者簡介

呂思勉,字誠之,江蘇常州人,曆史學傢。曾任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編輯,在多所大中學校長期執教,著述宏富。其作品通貫性強,融閤曆史敘述與考據,並具有橫跨社會學、地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視野。

圖書目錄

寫在前麵 1
例 言 1
第一編 緒 論 1
第一章 曆史的定義和價值 3
第二章 我國民族的形成 6
第三章 中國疆域的沿革 10
第四章 本國史時期的畫分 13
第二編 上古史 17
第一章 我國民族的起源 19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會 25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29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33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38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42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製度 46
第八章 我國民族的滋大 51
第九章 春鞦的霸業 55
第十章 戰國的七雄 59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廣播和疆域的拓展 63
第十二章 春鞦戰國的學術思想 67
第十三章 春鞦戰國的政製改革 71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會 76
第三編 中古史 81
第一章 秦之統一及其政策 83
第二章 秦漢之際 88
第三章 前漢的政治 94
第四章 新莽的改製 99
第五章 後漢的政治 104
第六章 兩漢的製度 108
第七章 秦漢的武功 113
第八章 兩漢對外的交通 119
第九章 兩漢的學術 124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130
第十一章 兩漢的社會 134
第十二章 三國的鼎立 138
第十三章 晉的統一和內亂 143
第十四章 邊徼民族和漢族的同化 147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對峙 154
第十六章 魏晉南北朝的製度 159
第十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 162
第十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 166
第十九章 隋之統一與政治 170
第二十章 唐的開國及其盛世 175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178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對外交通 183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製度 188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學術和文藝 192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輸入 196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觸 200
第二十七章 唐中葉以後的政局 204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會 211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亂 216
第三十章 宋的統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221
第三十一章 變法和黨爭 225
第三十二章 遼夏金的興起 229
第三十三章 宋和遼夏的關係 234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關係 238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學術思想和文藝 243
第三十六章 宋的製度和社會 249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興和各汗國的創建 254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262
第三十九章 元的製度 266
第四十章 元帝國的瓦解 271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277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關係 281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業和外患 285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290
第四十五章 明的製度 295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學術思想和文藝 300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會 303
第四編 近代史 307
第一章 明清之際 309
第二章 歐人的東略 315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學的傳入 319
第四章 清初的內政 325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330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337
第七章 清中葉的內亂 344
第八章 鴉片戰爭 349
第九章 太平天國和撚黨之亂 357
第十章 英法聯軍之役 366
第十一章 愛琿條約和北京條約 372
第十二章 西北事變和中俄交涉 377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384
第十四章 中法戰爭和西南藩屬的喪失 391
第十五章 中日戰爭 399
第十六章 中俄密約和沿海港灣的租藉 406
第十七章 維新運動和戊戌政變 411
第十八章 八國聯軍和辛醜條約 416
第十九章 遠東國際形勢 422
第二十章 日俄戰爭和東三省 427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憲政運動 432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製度 437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學術 443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會 449
第五編 現代史 455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興和孫中山先生 457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運動 461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465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經過 471
第五章 民國初年的外交和濛藏問題 476
第六章 帝製運動和護國軍 483
第七章 二十一條的交涉 487
第八章 復闢之役和護法之戰 491
第九章 參戰的經過和山東問題 497
第十章 華盛頓會議和中國 502
第十一章 軍閥的混戰 508
第十二章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政府的成立 511
第十三章 五卅慘案和中國民族運動的進展 516
第十四章 國民革命的經過 520
第十五章 五三慘案和對日之交涉 523
第十六章 關稅自主的交涉經過 526
第十七章 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經過 531
第十八章 中俄的齟齬 536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東北 540
第二十章 國民政府的政治 546
第二十一章 現代的經濟和社會 551
第二十二章 現代的教育和學術 555
第六編 結 論 559
第一章 我國民族發展的迴顧 561
第二章 中國對於世界的使命 56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  

評分

翻开这本书,才真正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到底有多重,绝对重过这本厚到569页的可以砸死人的书本。 很庆幸自己是文科生,不会像理科生那样,研究着重力元素周期表和细胞分裂,算着一个个千篇一律的公式铺满草稿纸。 文科一定要学的历史,浩浩荡荡的五千年,看这一本确实也够了。 ...  

評分

看完这本书,情绪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是对吕思勉先生的致敬,这位大家读史读了一辈子,除了最后的十余年,笔耕不缀,述作宏富。《每天学点中国史》,书名很诙谐,但是读起来颇为沉重。原因有二,一是该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評分

第一次听到吕思勉先生的名字,是在易中天的《品三国》。那时候只是12,13岁,只觉此人观点颇为新颖,能让易中天多次提及、引用。上了大学,才在图书馆借了此书,一睹了吕先生的风采。 原先我借此书的目的很简单,因为我对中国史中的战国、汉、三国、北宋、民国时期较...

評分

第一次听到吕思勉先生的名字,是在易中天的《品三国》。那时候只是12,13岁,只觉此人观点颇为新颖,能让易中天多次提及、引用。上了大学,才在图书馆借了此书,一睹了吕先生的风采。 原先我借此书的目的很简单,因为我对中国史中的战国、汉、三国、北宋、民国时期较...

用戶評價

评分

“自辱而後人辱之”

评分

齣於強迫癥把很早之前開始看的這本看完瞭,過於入門性質

评分

民族部分的觀點很多都是有爭議的,譬如認迴紇為迴族先祖。過去作為高中教科書很通行,現在作為文史愛好者入門書亦無不可。本書與《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都不是一本書。中華這一版擅自改動原名《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改名《中國通史》製造混亂。如已讀上述兩者,本書可以不讀。

评分

通史這種東西,非史學大傢不能作。但是作為一個讀者來看通史又太枯燥,少瞭曆史故事讀起來的趣味性,但還是不能不被呂思勉先生的淵博知識所摺服。

评分

齣於強迫癥把很早之前開始看的這本看完瞭,過於入門性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