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史

中國現代小說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
作者:夏誌清
出品人:
頁數:521
译者:劉紹銘 等
出版時間:2015
價格:US$30.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629966669
叢書系列:兩夏書係
圖書標籤:
  • 夏誌清
  • 文學史
  • 文學評論
  • 港颱版
  • 中國文學
  • 中國近代史
  • 文學
  • 港臺版
  • 中國現代小說史
  • 現代文學
  • 小說史
  • 中國文學
  • 20世紀文學
  • 小說發展
  • 文學史
  • 魯迅
  • 瀋從文
  • 張愛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現代小說史》是夏誌清教授名著A History of Mordern Chinese Fiction的中文譯本。在中國現代小說的研究上,本書可謂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之作。夏教授以其融貫中西的學識,論述瞭中國自五四運動至六十年代初小說的發展;他緻力於「優美作品之發現和評審」(夏誌清語),並深入探求文學的內在道德情操。也是憑著這一股精神,夏教授以過人的識見,對許多現代小說傢重新評價;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便是他「發掘」瞭不少當時並未受論者注意的作傢,如張愛玲和錢鍾書等。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的學術地位,歷久不衰。本書之英文版初刊於1961年,中文翻譯本於1979年齣版後,隨即成為港颱大專院校中文係師生案頭必備的參考書。2001年由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印行之版本,增收王德威教授〈重讀夏誌清教授《中國現代小說史》〉一文及劉紹銘教授的新序。2013年底,夏先生離世,本社特邀劉教授相助,對本書進行全麵勘誤和訂正,並收入緬懷夏先生的文字數篇,推齣《中國現代小說史》新版,以茲紀念。

著者簡介

夏誌清教授(1921-2013)是在中國小說研究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獨樹一幟的見解,影響瞭東西方漢學界近50年來中國小說的研究方嚮和發展麵貌。其經典著作有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和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其他以中、英文發錶的評論及論文集等也甚多。夏教授1969年起齣任哥倫比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係中文教授,2006年當選為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13年12月29日辭世。

主要譯者簡介

劉紹銘教授是著名學者、翻譯傢、作傢、嶺南大學榮休教授,著作等身。與閔福德教授閤編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of Translations, Volume 1: From Antiquity to the Tang Danasty (中文大學齣版社,2000),深受好評。

圖書目錄

齣版人的話
一介布衣:紀念夏誌清先生(劉紹銘)
2015年再版序(劉紹銘)作者中譯本序(1978年)(夏誌清)
重讀夏誌清教授《中國現代小説史》(王德威)
第1編 初期(1917-1927)
第1章 文學革命
第2章 魯迅
第3章 文學研究會及其他:葉紹鈞、冰心、淩叔華、許地山
第4章 創造社:郭沫若、鬱達夫
第2編 成長的十年(1928-1937)
第5章 三十年代的左派作傢和獨立作傢
第6章 茅盾
第7章 老捨
第8章 瀋從文
第9章 張天翼
第10章 巴金
第11章 第一個階段的共產小説
第12章 吳組緗
第3編 抗戰期間及勝利以後(1937-1957)
第13章 抗戰期間及勝利以後的中國文學
第14章 資深作傢:茅盾、瀋從文、老捨、巴金
第15章 張愛玲
第16章 錢鍾書
第17章 師陀
第18章 第二個階段的共產小説
第19章 結論
附錄
附錄1 現代中國文學感時憂國的精神(夏誌清)
附錄2 薑貴的兩部小説(夏誌清)
附錄3 經典之作(劉紹銘)
附錄4 名世與傳世(劉紹銘)
附錄5 Remembering Professor C.T.Hsia(Joseph S.M.Lau)
附註
參考書目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台湾版 传记文学出版社 中华民国七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版 原作者序 一 第一段 ……一方面真不免要为下半年的生活问题着急起来…… ……不妨去见见他。我当时根本不知道饶大卫是以反共著名的中国之友,我自己一向也是反共的,我到他办公室去见他…… ……饶...  

評分

評分

知道夏志清,是因为他一手捧红了(或者说再次捧红了)张爱玲,此后一切文学史提到港台和大陆的第二次“张爱玲热”,便略不去夏志清这一笔。而夏志清之吸引我,部分原因也是其赤子之心:一般文学评论,极少有这么热情洋溢,带有这么“强烈的偏见”。 这种特点让夏志清...  

評分

有关这本著作的诞生机缘,夏志清先生已经在序里作过详细交待,这里本无须赘述,然有一点实值得一提——当初夏先生本想撰写一部全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但他通读了《中国新文学大系》之后,感到那些诗歌和散文都不合他的胃口,只觉新文学里的小说部门成就最大,讨论起来也较...  

評分

知道夏志清,是因为他一手捧红了(或者说再次捧红了)张爱玲,此后一切文学史提到港台和大陆的第二次“张爱玲热”,便略不去夏志清这一笔。而夏志清之吸引我,部分原因也是其赤子之心:一般文学评论,极少有这么热情洋溢,带有这么“强烈的偏见”。 这种特点让夏志清...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一,the moral burden為何會翻譯成“感時憂懷的精神”?差得太遠瞭。原文貶義,譯文褒義。第二,夏濟安譯文中“過去如何影響現在”和原文The persistence of the past in the present也有一定差距。要看英文版!普實剋說得對,這本書有自打耳光之處,雖然本書大部分還是以新批評分析。

评分

第一,the moral burden為何會翻譯成“感時憂懷的精神”?差得太遠瞭。原文貶義,譯文褒義。第二,夏濟安譯文中“過去如何影響現在”和原文The persistence of the past in the present也有一定差距。要看英文版!普實剋說得對,這本書有自打耳光之處,雖然本書大部分還是以新批評分析。

评分

當大陸文壇被神化的魯迅和被媚俗的張愛玲被還原成一個普通的作傢時,十分有趣。很多讀者批評說,作者名義上謂以文學為標準,實則夾帶瞭太多政治性的私貨。且不論作者的政治私貨纔是世界潮流,即便從作品本身來看文學標準也確實是大於政治標準的。

评分

為論壇準備主要看瞭第一編,之後再抽空補全。我把夏述史時個人色彩濃重的主觀“評斷”看作是,基於其立場和手持史料所做的“分析”。客觀的部分,隻要他不是在扭麯史實或故意缺漏重要信息,其實我覺得他就完成其工作瞭,評書和分析獲認同與否,不影響其築史的功就(況且還是以開山鼻祖之氣勢)。看慣瞭長篇纍牘分析卻給不齣結論,把中庸當客觀的“調和大師”的東西,讀讀這樣文風的作品,也不賴。(夏給我的另一個啓示是,就算像他這樣的巨匠,也會因不斷地吸收和補充,而發展齣前後極其不一緻/相悖的思想和理念,而且這也沒什麼。我一介凡夫大可鬆一口氣瞭。

评分

對大多數作傢,是很批判性的評價,即使誇奬,語氣也很硬,可是,誇瀋從文誇得多好啊,一個勁兒的誇,讀前麵,有種讀教科書的心情,到瀋從文這兒,讀著就很愉悅瞭。是夏誌清很個人的評論,可是很偏愛他的這些“偏愛”。另,對那段曆史真是一無所知,當年曆史教科書都講瞭個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