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8月,没什么名气的32岁数学家黎曼向柏林科学院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论小于一个给定值 的素数的个数”。在这篇论文的中间部分,黎曼作了一个附带的备注——一个猜测,一个假设。他向那天被召集来审查论文的数学家们抛出的这个问题,结果在随后的年代里给无数的学者产生了近乎残酷的压力。时至今日。在经历了150年的认真研究和极力探索后,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个假设成立还是不成立? 已经越来越清楚,黎曼假设掌握着打开各种科学和数学研究之大门的钥匙,但它的解答仍诱人地悬在那里,正好让我们伸手够不着。依赖于素数特性的现代密码编制术和破译术,其根基就在于这个假设。在1970年代的一系列非凡性进展中,显示出甚至原子物理学也以尚未被完全了解的方式与这个奇怪难题扯上了关系。 在约翰·德比希尔编著的《素数之恋:黎曼和数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中,极其明晰的数学阐释文字与行文优雅的传记和历史篇章交替出现,它对一个史诗般的数学之谜作了迷人而流畅的叙述,而这个谜还将继续挑战和刺激着世人。
根据所受的教育,约翰·德比希尔是一位数学家和语言学家;根据所从事的职业,他是一位系统分析师;而在业余时间,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他的成名作是《梦见柯立芝》,这部1996年出版的小说大受人们欢迎。亚德利在《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上对它赞赏有加。《纽约时报·书评》、《纽约客》、《波士顿环球报》等报刊也一致给予好评。他的作品还频繁出现在《国家评论》和《新标准》杂志上。 德比希尔在英国出生并成长,约20年前来到美国安家。他目前和妻子及两个孩子住在纽约的亨廷顿。
为了消磨飞机上的二十多个小时又不至于动脑太多饿死,我读了《Prime Obsession》。此书偶数章节讲围绕黎曼猜想的数学史,基数章节讲解数学知识。如果你已经了解黎曼猜想,基数章大可跳过,况且相关文献一堆,如果你未接触 过数论,建议略读一下,感受那些奇特的发现。我想...
评分近两年关于素数和黎曼假设的科普书层出不穷,比如《黎曼博士的零点》、《素数的音乐》,但我感觉还是这本《素数之恋》可读性最佳,自己平素也看一些数理方面的英文书,但都感觉读起来费劲,惟独这本书阅读起来让你很轻松,虽然是英文好像自己读着脑子都没再把它翻译成中文来理...
评分非常好的引导人们对数学及科学的求知欲望,为什么我年轻时没有遇上这类的书呢? 准备看<<数论概论>>,再复习一下微积分,学习<<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 网易有公开课,再学《复分析--可视化方法》, 这样大概可以看看解析数论的书了。
评分近两年关于素数和黎曼假设的科普书层出不穷,比如《黎曼博士的零点》、《素数的音乐》,但我感觉还是这本《素数之恋》可读性最佳,自己平素也看一些数理方面的英文书,但都感觉读起来费劲,惟独这本书阅读起来让你很轻松,虽然是英文好像自己读着脑子都没再把它翻译成中文来理...
评分这本书一定要给5分,其中一半是因为高斯、黎曼、欧拉这些天才思想者。对于这些人类历史上的神迹,只能顶礼膜拜,高山仰止。 素数相关的数学谜题一直都是专业数学科普化的前沿阵地,所以涉及数论的科普作品一向是最多的。最大的原因当然是平民化的理解入口,像哥德巴赫猜想,还...
正逢新闻说黎曼猜想可能被攻克,所以应景地看了这本书,深入浅出,讲得很生动透彻。
评分适合高中生,除了21章,其他部分很容易理解,注释很详细,以后有机会再细读一下。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该假设被证明。
评分语言通俗易懂,科普读物的典范
评分适合高中生,除了21章,其他部分很容易理解,注释很详细,以后有机会再细读一下。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该假设被证明。
评分作者写的极为耐心,可是真的很难想象复变函数在四维空间的图像。就像Hilbert一样,如果五百年后沉睡醒来也会想知道黎曼猜想有没有被证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