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关注明清易代之际这一特殊时代中国士大夫的言论、心态、选择,上、下两编各以“话题”和“人物”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生动的历史材料,读解知识人的命运,在研究视角、结构方式和学术眼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 是一部难得的高质量思想史研究著作。1999年初版后获得学界广泛认可和好评,曾获“长江图书奖”,并已转让韩文版权。
赵园,1945年生。196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师从王瑶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北京:城与人》《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以及散文集《独语》《红之羽》等。
用了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才将这本书读完,合上书之际,静心回想,却似乎想不起此书的精彩之处,似无所获。赵先生此书,题目宏大,亦能争人目光,我就是被书名吸引的。但全书读完,却觉得赵先生此书并不太令人满意。 首先是文字,此书文字与句式半文不白,读起来拗口,...
评分发现赵园比王汎森更有犀利的灵气,又带有一些暮气,故其分析更为锐利。此种史识也只有经历若干惨痛的集体记忆的大陆学者方能写出。呜呼,所谓亡天下者,非社稷颓倾,文化剧变,乃在于暴政杀士人之心,乃至人心丧乱,末世之象也。
评分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读书笔记 赵园认为明代士人提倡坚忍颂扬苦行,其气象正近于墨家?P11【可以查究墨家学说在明代的流播影响,也可以探讨明代士人墨家化对思想与政治的影响,再返归回先秦儒墨之争墨家失败的思想史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绝命诗文是明代士...
评分这本比《家人父子》好,学问做得扎实,虽然有匠气,但工整得很,明清知识分子跳开明清之辩而选择在野在朝之别的种种心态尽显。读晚明,李洁非的书是极好入门书,但要扎实还绕不开赵园,当然,李洁非的文采好,体例也轻灵。
评分读精装新版又有不同
评分读完《帝国的流亡》,又想起此书,略为温习。想起我所谓的明清之际的认识,其实不少是从这本书来的。
评分#谢友赠书。几乎只看了小标题和每段首句。。直到末章遗民学术的分流承启部分才开始觉得有点收获。虽然多是史料少有洞见,但也并不妨碍认同它是功底扎实的学术好书。文科学术于我只是业余随兴,而学术的严谨精专,于文于理并无不同。学术可以不是唯一的谋生方式,但学术确乎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
评分明清转型中多有论题,士人心态的反思也多有值得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落脚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