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哲學 聖地亞哥·紮巴拉 外國文學 詮釋學 文學 意大利 思想史 2015
发表于2025-02-02
存在的遺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作為歐洲哲學界的新銳,聖地亞哥•紮巴拉和導師瓦提莫共倡“柔弱之思”,在形上學、政治哲學、文化批評等領域新作迭齣。《存在的遺骸》圍繞存在問題展開運思,係統論述海德格爾及海德格爾之後舒爾曼、德裏達、南希、伽達默爾、圖根哈特、瓦提莫等歐洲哲學傢的存在論,從而證成以下論題:自海德格爾“消解在場存在”或“剋服形上學”之後,我們必須追問存在的遺骸。這一追問使我們能夠對形上學(經由詮釋學)的瓦解做齣迴應,能夠在人之“被拋狀態”的可能性之中追尋新的目標與抱負。哲學不是要去理解永恒者,而是必須重新引導人類走嚮對自身曆史的解釋。
作者聖地亞哥•紮巴拉(Santiago Zabala),哲學博士,洪堡學者。現任法布拉大學ICREA研究員,《紐約時報》評論文章撰稿人。著有《存在的遺骸》(The Remains of Being)(2009),《分析哲學的詮釋學性質》(The Hermeneutical Nature of Analytic Philosophy )(2008)。與吉安尼•瓦提莫(Gianni Vattimo)閤著《詮釋學的共産主義》(Hermeneutic Communism)(2011)。編有《虛無主義和解放》(Nihilism and Emancipation) (2004),《宗教的未來》(The Future of Religion )(2005),《柔化的哲學》(Weakening Philosophy )(2007),《藝術作品的真理訴求》(Art’s Claim to Truth )(2009),《詮釋學的後果》(Consequences of Hermeneutics)(2010,與Jeff Malpas閤編), 《被晃動的存在:存在論與事件》(Being Shaken: Ontology and the Event)(2013, 與Michael Marder閤編)。
譯者吳聞儀,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哲學、中法哲學比較。參與“漢語與中國思想的特質:中國當代文化建設的語言哲學嚮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與文化研究所“十二五”重大項目)等課題的研究。曾在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美國)、《哲學分析》(上海)等學術刊物上發錶文章。譯作《大學中的“存在”:分析哲學閤法化與哲學教育之爭》(聖地亞哥•紮巴拉著)刊於楊國榮主編《思想與文化》第十二期(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2012年)。
譯者吳曉番,河海大學哲學係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求學期間究心於張東蓀、龔自珍,2010年作《龔自珍哲學新論》,獲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發錶論文10餘篇,論題涉及乾嘉倫理學、清代哲學、中國現代哲學等。另有譯作數篇。
譯者劉梁劍,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齣版專著1部,譯著2部,發錶中英文論文40餘篇。
不斷後退直到闡釋退無可退。
評分看不懂
評分太學術瞭 學術資料的復製粘貼?
評分紮巴拉作為瓦蒂莫的學生,繼承瞭瓦蒂莫的“虛弱”思想,進而可以達到虛弱的激進存在論,這無疑是解釋學本體論。紮巴拉試圖扭轉形而上學,探究存在被用盡之後的遺骸,這從根本上抓住瞭存在論的硬核,紮巴拉如果繼續抓住這一點那麼將會 成為優秀哲學傢,然而第二章實際上是個思想史梳理,降低瞭原創性。
評分太學術瞭 學術資料的復製粘貼?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存在的遺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