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菊与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出品人:
页数:258
译者:胡新梅
出版时间:2014-7-1
价格:2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00723
丛书系列:国民阅读经典
图书标签:
  • 日本
  • 社会学/人类学
  • 文化
  • 社会与文化
  • 历史
  • 中华书局
  • 社会学
  • 文化、历史
  • 日本文化
  • 民族性格
  • 社会结构
  • 礼仪制度
  • 战争与和平
  • 文化冲突
  • 传统与现代
  • 集体主义
  • 等级观念
  • 心理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养成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在选秀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F.博尔思的课程时,对人类学产生浓厚兴趣,从此专攻文化人类学,并与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6年F.博尔思退休后,她出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主任,成为美国人类学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学者。她是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开创人之一,其代表作《文化模式》被公认为文化人类学的经典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致力于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进行民族性研究,而《菊与刀》就是对日本进行研究的杰出成果。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战时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安其位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受恩者
第六章 报恩
第七章 难以承受的情义
第八章 澄清名声
第九章 情感天地
第十章 道德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炼
第十二章 子女教育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我看来,尽管本尼迪克特同学多次有意识地对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但是她写到的那些日本特征还是有好多应该算在中国头上。比如重视等级秩序的传统,情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重视一些非功利的个人修行,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真正属于日本独特性的,应...  

评分

从人类学的角度,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这本书试图找出答案。 距离鲁思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对于日本这个能够轻易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鲁思语)的民族来说,很多表面上的东西也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此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  

评分

读书的时候就被无数人推荐的书。以前不屑于了解,后来想明白了,讨厌一样东西也应该弄明白原因,不然就是糊弄自己。 一边读一边想起了《聪明的一休》,本尼迪克描写的幕府时代与一休中的描写没什么差别嘛。 还记得桔梗店老板的卑躬屈膝样子吗?那时候商人是比较富裕的,但商人...  

评分

《菊花与刀》是一本文化社会学范畴的书,美国学者在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探索,最初的目的是寻求一种了解日本思想体系的模式,作为二战时期的某种需要;未想战争结束后,这本带有报告文学性质的社会学著作居然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大的轰动,被誉为了解日本...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阅读感受超乎我的想象,对其中的报恩与正名深感认同,子女教育也极其有趣,《四十七士物语》读来令人动容,虽然这是二战前的日本民族性格,但是矛盾是始终伴随日本的发展与崛起。

评分

耻感文化、情义与忠孝在赵国文化中也多有体现,倒是“自我修养”这个相对而言的好习惯在赵国人身上一点都没体现到;看完此书终于了解了原来艰苦条件下的锻炼是为了自我修养达到通达无我的境界,复仇更多是情义的体现,Mao飞蛾扑火不顾一切的表演是日本精神的集大成…懂得为何日本人如此爱老猫了

评分

之前一直不明白大和民族和中华民族为什么完全不同,明明同属于东亚,文化也一脉相连,现在可以理解一点了。但是,这也仅仅是欧美人眼中50年前的日本,而更有兴趣的是现在的日本。

评分

由于年代久远只存在特定时期的历史意义,而不再具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评分

书还行,可以看,但没有推荐的那么好。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是日本军队与西方军队被俘与阵亡比对比,1:5~1:120和4:1,数字很让人震撼。再一个就是关于情与义的道德观,"西方人认为主人公是好人,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善良与邪恶做斗争。因此,他们希望故事有个圆满的结局,故事的结尾是主人公战胜了邪恶,并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而日本人却欣赏那些无法偿还所有的恩情而一死了之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