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文化想象與社會重構

當代中國的文化想象與社會重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山大學齣版社
作者:張慧瑜
出品人:
頁數:274
译者:
出版時間:2014-9-10
價格:CNY 4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605011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研究
  • 大眾文化
  • 張慧瑜
  • 影視研究
  • 社會學
  • 青年文化
  • 社會科學人文
  • 中國當代文學
  • 文化研究
  • 社會學
  • 中國當代文學
  • 文化認同
  • 社會轉型
  • 想象力
  • 重構
  • 意識形態
  • 文化批評
  • 現代中國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大眾文化不僅是一種新的文化藝術生産方式,更重要的是也承擔著塑造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功能。本書是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現象的觀察與反思,透過熱播電視劇、電影、電視節目、報刊雜誌等文本來呈現中國文化與社會結構的變遷。在大國崛起和金融危機的雙重背景下闡釋這些文本的敘事策略及其文化癥候,特彆關注紅色曆史記憶的重寫、公民社會的話語建構、中産階層的文化錶述與危機時代的主體想象等問題。麵對新主流文化的建構完成,重新思考1980年代、1990年代和新世紀等不同時代的文化與社會邏輯,為創造不同的未來圖景提供反思的基礎。

著者簡介

張慧瑜,1980年生於山東鄆城。北京大學中文係博士,現供職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中外影視文化研究、媒介批評與大眾文化史。齣版專著《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文化魅影:中國電視劇文化研究》、《曆史魅影:中國電影文化研究》、《當代中國的文化想象與社會重構》、《打開銹住的記憶:影視文化與曆史想象》、《視覺現代性:20世紀中國的主體呈現》等。近些年在《讀書》、《開放時代》、《文藝研究》、《電影藝術》、《人民日報》、《南風窗》、《二十一世紀》(香港)、《颱灣社會研究季刊》(颱灣)等發錶論文、評論若乾。曾獲2016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九屆“學會奬”著作類(專著)一等奬、2014年中國電影金雞奬理論評論奬論文三等奬、第一屆華語電影研究優秀論文二等奬。擔任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特邀研究員、中國電影傢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傢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颱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委員。2015年至201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文學係從事訪問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導 論
第一章 曆史記憶的改寫與主流文化的重建
第一節 主鏇律的敘述睏境
一、 三種電影格局的齣現
二、 1990年代主鏇律電影的敘述類型
第二節 從“泥腿子”將軍到“無名英雄”
一、 “泥腿子”將軍與“大國崛起”的主體想象
二、 曖昧的“新中國”與“諜戰”故事
三、 被殺死的“純潔/信仰”與中産階層主體
第三節 主流大片的認同機製
一、 主鏇律與商業片的融閤
二、 彌閤曆史的傷口
三、 與“革命”握手言和
第四節 革命曆史記憶的償還與重建
一、 墓碑與記憶
二、 革命曆史與當下的內在耦閤
三、 詢喚新的曆史主體
第五節 “重寫曆史”與縫閤1980年代
一、 20世紀中國的曆史想象
二、 重構世界史
三、 “復興之路”的曆史功效
第二章 公民社會的想象與社會主體的置換
第一節 關於汶川大地震的媒體錶徵
一、 誰的愛,奉獻給誰
二、 公民社會及其“公民想象”
三、 批判的位置,甚或尷尬
第二節 社會“主體”的想象與“體製化”規訓
一、 幾則新聞報道
二、 社會的主體與客體
三、 體製外的想象與體製的重建
四、 主持人/中間人的位置與法律的功能
第三節 模範公民的故事:“拳頭”、“誰”與“冒犯者”
一、 “公民之年”和“中産之殤”
二、 “拳頭”的故事
三、 這個“誰”是“誰”?
四、 公民韓寒=冒犯者=意見領袖
五、 “我們”與主流說法的閤謀
第四節 為何“進不來”,為何“迴不去”?
一、 “遲到”的命名
二、 “進不來”,“迴不去”
三、 一個老故事?
第五節 舊瓶裝新酒:從“學習雷鋒好榜樣”到“法治的力量”
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二、 舊瓶如何裝新酒
三、 “法治人物”的“除魔術”
第三章 中産階層的“隱身衣”與“文化中國”的想象
第一節 懸疑故事的另一種講述版本
一、 誰在“惹塵埃”?
二、 中産階層的“午間之馬”
三、 “掀開遮蓋物”:批判可能嗎?
第二節 文化“隱身衣”與音樂的政治學
一、 穿著“隱身衣”的手藝人
二、 “我”“隱身”瞭什麼?
三、 “腹黑”版的啓示
四、 音樂/聲音的政治(階級)學
第三節 舌尖上的視覺“鄉愁”
一、 “文化中國”的想象
二、 舌尖上的“秘密”
三、 “美食傢”的登場
四、 “幻象”的功能
第四節 與“孔夫子”的文化和解
一、 “孔夫子”的文化“軟著陸”
二、 “新國博”的重修
三、 “發現你的心靈”
四、 與“孔夫子”的政治和解
五、 孔夫子的幽靈
第五節 民國想象,誰的民國
一、 “民國範兒”的寫法
二、 民國好風光
三、 民國想象的文化功能
第四章 雙重社會主體與治療傷口的方法
第一節 從三個作傢看三個時代
一、 頑主與1980年代
二、 “特立獨行的豬”與1990年代
三、 《小時代》與“同一個世界”的齣現
第二節 新中産與新工人的浮現
一、 “中國道路”與雙重主體的登場
二、 去工業化與再工業化
三、 工人階級的衰落與廢墟的故事
第三節 他者的“魅影”與視而不見的主體
一、 “闖入者”的身影
二、 工人階級的“冰火兩重天”
三、 無法說齣的故事
第四節 “社會傷口”的遮蔽與呈現
一、 一則公益廣告
二、 “傷口”的彰顯
第五節 一塊布的寓言:社會創傷與精神治療
一、 心靈的“怪味”
二、 撫平傷口的工作
三、 批判知識分子的位置
第五章 草根的“顯形術”與屌絲逆襲故事
第一節 草根明星的文化功能
一、 “我是草根,我怕誰”
二、 從“人民藝術傢”到“草根藝人”
三、 從“傻根”到“許三多”
四、 “見證奇跡的時刻”
第二節 屌絲是如何煉成的?
一、 忽然“屌絲”,忽然“逆襲”
二、 潘曉的“路”
三、 從英雄夢到“密室”想象
四、 雷鋒為何不需要逆襲?
第三節 “夢想”背後
一、 “限娛令”的“正麵”功效
二、 “既懂娛樂,又懂政治”
三、 綜藝電視節目攪動娛樂産業
四、 夢想去哪兒
第四節 甄嬛啓示錄與職場腹黑化
一、 甄嬛的逆襲
二、 職場故事的腹黑化
三、 “迴不去的”時代
第五節 “小時代”在哪裏?
一、 “小時代”的命名方式
二、 “占領”陸傢嘴
三、 從“螞蟻”到“小小的星辰”
結語 穿越後工業的文化“霧霾”
一、 兩個中國,兩個世界
二、 後工業時代的工業廢墟
三、 平行世界的“戰爭”
後記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大眾文化是意識形態的場域;文化研究起意識形態批判的作用。

评分

大眾文化是意識形態的場域;文化研究起意識形態批判的作用。

评分

看個樂嗬,隔靴搔癢,沒啥意思

评分

就本書而言,個人覺得目前僅有的幾個短評都批評得十分中肯:內容紛雜,論證不夠清晰,“如果說…那麼…”句式過多。如果是第一次讀文化研究類的書大概會滿心歡喜,但是讀得多瞭也就要求高瞭,所以總體感受和龜龜同學一樣——差強人意。相比之下還是更喜歡林品老師,寫屌絲文化批判比本書第五章裏寫的要深刻許多,也不會給我一種處在戴爺陰影下之感。盡管如此本書還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點,比如08年作為“再政治化”的關鍵時間點,之前我所關注的主要是美國次貸危機與北京奧運兩個事件,而本書關於“汶川地震”的材料以及討論很有啓發性。再比如“新世紀以來,狼從一種外在的他者變成自我的錶述”。當時《戰狼》還未齣,如今係列之二已在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登頂。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文化研究者不是卡珊德拉,那麼他們或許就是忒瑞西阿斯吧。

评分

就本書而言,個人覺得目前僅有的幾個短評都批評得十分中肯:內容紛雜,論證不夠清晰,“如果說…那麼…”句式過多。如果是第一次讀文化研究類的書大概會滿心歡喜,但是讀得多瞭也就要求高瞭,所以總體感受和龜龜同學一樣——差強人意。相比之下還是更喜歡林品老師,寫屌絲文化批判比本書第五章裏寫的要深刻許多,也不會給我一種處在戴爺陰影下之感。盡管如此本書還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點,比如08年作為“再政治化”的關鍵時間點,之前我所關注的主要是美國次貸危機與北京奧運兩個事件,而本書關於“汶川地震”的材料以及討論很有啓發性。再比如“新世紀以來,狼從一種外在的他者變成自我的錶述”。當時《戰狼》還未齣,如今係列之二已在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登頂。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文化研究者不是卡珊德拉,那麼他們或許就是忒瑞西阿斯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