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所有的河流》是对逝去年华的一次怀念,真实再现了于九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那一代人的迷惘。所记人物,细节丰沛、性格各异,均基于彼时之真人真事。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辑《大地上所有的河流》包含11篇散文,独立成篇,分别叙述11位高中同学的个人际遇与浮沉;第二辑《平生风义兼师友》,为单独的长篇,怀念少年时代挚友张晖,得见一代学人之精神不死;最后一辑《一个夏天分两次结束》,记叙高考前后的一段青春记忆。三个部分彼此交织,形成一个整体的记忆。
维舟,1977年生,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自2004年7月起撰写博客,涉猎驳杂,以文史为主,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业余为《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写书评,并为《GQ智族》、“腾讯·大家”等撰写专栏。
维舟这个集子里,原只读过《平生风义兼师友》和《他曾真正活过》两篇。去年,青年学者张晖逝世,这两篇文章影响极大,有关学术理想、青年学者生存状况、中国学术环境,都引发了后续的讨论,特别是张晖的悼念活动并遗著出版等事宜,维舟功不可没。至于我,感同身受、读文章读...
评分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小说其实大学期间就开始写,但和后来改写的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维舟:蛮大不同的。最早时候刚进大学,是想要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摆脱掉它,写的东西比较伤感。到后来重新写,感情上已克制很多。重新回头看,原先毕竟写得太过了,情绪放出来,不懂得怎...
评分维舟这个集子里,原只读过《平生风义兼师友》和《他曾真正活过》两篇。去年,青年学者张晖逝世,这两篇文章影响极大,有关学术理想、青年学者生存状况、中国学术环境,都引发了后续的讨论,特别是张晖的悼念活动并遗著出版等事宜,维舟功不可没。至于我,感同身受、读文章读...
评分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小说其实大学期间就开始写,但和后来改写的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维舟:蛮大不同的。最早时候刚进大学,是想要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摆脱掉它,写的东西比较伤感。到后来重新写,感情上已克制很多。重新回头看,原先毕竟写得太过了,情绪放出来,不懂得怎...
评分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小说其实大学期间就开始写,但和后来改写的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维舟:蛮大不同的。最早时候刚进大学,是想要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摆脱掉它,写的东西比较伤感。到后来重新写,感情上已克制很多。重新回头看,原先毕竟写得太过了,情绪放出来,不懂得怎...
維舟兄在崇明中學的三年,我在松江二中;書中流露出的成長與求學過程,與我與同窗好友有着真實意義上的「同步」。雖然那時我們治學的決心與門徑沒那麼自明並常常憊懶荒廢,但也多買書與用圕:好友攢了很齊整的网格本和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我則年年去文匯書展,讀王了一《龍蟲並雕齋瑣語》及其他前輩著述,看傅譯和現代中國文學,偶涉當代…顧城《英兒》,我有兩個版本。九五年之後,維舟兄所幸沒到的上師大古籍整理(古典文獻),與我們隔了一條校園小路。那些年我們也常訪問國學書店。張暉兄去謁見施蟄存先生時,我與好友去拜會過王元化先生。因此,本書也變成了我面對自己的回憶錄,雖然那時我木訥無知,沒有那麼豐富真實的青春惆悵——可能是因爲沒有高考壓力(沒有高考資格)的緣故?——很多廿年前松江的細節,藉由崇明的文字,淡淡地浮現出來
评分封面跟文字的感觉很一致,沉郁苍茫。整本书写青春期的人与事,细致而克制,写自己和同学,都是远距离回望的态度。书里弥漫着维舟的“中年心态”,世事如此,白云苍狗。《平生风义兼师友》,是全书最好的篇章。
评分乡毋宁的装逼调。中国史学界有一股新力量叫剪刀浆糊党,他们通常来自新闻专业。中国文学界有一种新力量叫抒情装逼党,他们通常来自新闻专业。中国有一种特殊的物种叫那些忧伤的傻逼青年,他们通常来自新闻专业。除律师以外恐怕就新闻专业的人最热衷操纵舆论了。
评分不少文章已经看过,不错
评分昨天夜里读完,竟有些惘然的感觉。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人十八岁。回忆高中人与事的文字,说来已经是个人生活的“中古史”了,却能历历如绘。故人故事当初浓得化不开,最终也不免杳如黄鹤,就此音书断绝。读到最后,知道许多文字之所以有“现场感”,确实本身就是“当时人写当时史”,十八岁的视角,未必成熟,但却真切。通过文字,我看到了九十年代的那个小岛上的青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