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些证明,在我绝望的时候,证明父亲的生命并非徒劳与虚空,证明终究还有人在记录每一个生命、每一场痛苦、每一种生活,并赋予它们价值。
——《死亡百科全书》
丹尼洛·契斯自言承袭了母亲将事实与传说糅合在一起讲故事的癖好,这在本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九篇微缩纪事有意混淆了神话、文献与想象的边界,看似互不关联、风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主题:死亡。以虚无始,以毁灭终,古典神话中的毁灭还有着悲剧的慰藉,现代神话中的毁灭只剩下道德虚无的灰烬。契斯用文学回应了这个时代,他展示了仇恨与死亡的蔓延、欧洲社会的崩溃、人类历史的灾难,也表现了一个作家对人性的关怀。
《死亡百科全书》,讲述“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记录1789年以来所有普通人的传记的百科全书,它与众不同地“描述人物关系、遭际和风景——这些构成了人生的繁复细节”,这时“我”才获知了去世的父亲的全部真相……
如果说《达维多维奇之墓》是为“大清洗”隐秘的受害者们而建的纪念碑,本书就是对该主题的延续和扩展——将历史的受害者、无名者与消逝的过去记录在案。
丹尼洛·契斯(Danilo Kiš,1935—1989)
二十世纪南斯拉夫最重要的作家。契斯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苏博蒂察市,“二战”期间,他的父亲在纳粹集中营遇害,母亲带着他和姐姐逃难到黑山,直到战争结束才回到南斯拉夫。他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比较文学系毕业后开始文学生涯,作品有《花园,灰烬》《沙漏》《达维多维奇之墓》《死亡百科全书》等,曾获得塞尔维亚NIN 文学奖、美国布鲁诺·舒尔茨奖等诸多文学奖项,并被授予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他的作品虽受到国际瞩目,在本国出版时却常引起奇特的骚动:《达维多维奇之墓》被诬蔑抄袭了索尔仁尼琴、乔伊斯、曼德尔施塔姆、博尔赫斯、梅德韦杰夫兄弟等作家,布罗茨基对此评论说:“一位作者若能在一本135页的小说里模仿这么多位风格迥异的作者,那么怎样赞美他都不为过。”他还称扬契斯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重新定义了悲剧”。1979年,契斯侨居巴黎。1989年,他因肺癌去世,据传他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很高,“他的辞世中断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全世界作家中最重要的文学旅程”(苏珊•桑塔格语)。
[南斯拉夫]达尼洛•基什(丹尼洛•契斯) 流畅 译 居伊•斯卡尔佩塔:我翻阅您在法国出版的五部作品,发现头三部——《栗树街的回忆》、《花园,灰烬》和《沙漏》——处理的是相同的题材,它们构成了一组“三联画”。 达尼洛•基什:是的,后一部都是对前一部的修正。...
评分好在丹尼洛•契斯完成的小说作品不多,至少他一生中完成的短篇小说集,部部堪称经典。 如果《栗树街的回忆》的经典性在于情感,《达维多维奇之墓》在于技法,那么《死亡百科全书》的经典,皆因其“形而上”的阐发。当一个小说家,开始并有能力表达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时,他...
评分没有祖国的革命者 文/殷罗毕 相对于之前的诸世纪,二十世纪的一大特征便是它是由一种全新的运动方式来推进的世纪,这个新运动方式、这个新发明就是革命。按照本雅明在巴黎的观察,那一个个具体的革命者,往往都是咖啡厅、酒吧中三五成群的异国密谋者——以他带有隐喻色...
评分每次读这么伟大的书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不算是个好的读者,这也造成了成不了一个好的作者的后果。最初接触诺斯替教,感觉其也算是一种信仰,在上课的时候向中文系研究了十年基督教的教授提问这个,他没有听说过,大约他研究的都是正统的基督教,而我这个信教者却反而涉足了...
评分[南斯拉夫]达尼洛•基什(丹尼洛•契斯) 流畅 译 居伊•斯卡尔佩塔:我翻阅您在法国出版的五部作品,发现头三部——《栗树街的回忆》、《花园,灰烬》和《沙漏》——处理的是相同的题材,它们构成了一组“三联画”。 达尼洛•基什:是的,后一部都是对前一部的修正。...
宗教和政治映射太强,看不太懂。但是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一定喜欢极了。
评分看不出哪里好
评分非常特别的作品,是个短篇合集,之所以不用故事指代,是因为契斯的文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而是充斥着对宗教的演绎,对传说的延展,对政治的隐喻,对哲学的思辨,对文学的戏仿,像这本,就是在共建的死亡主题之下那些真假难辨,引人深思的文字。
评分其实和南斯拉夫的关系不大,当年的中欧大陆是一个整体
评分风格近似博尔赫斯和埃里亚徳,博学型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