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自己的内心。我能公正而准确地评价他人。”
我们终其一生与种种文化态度共存,它们所针对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国籍、性取向、宗教信仰、社会阶级乃至是否有残疾。在这些文化心态的影响之下,其实每个人心底都对他人有些偏见,这正是顶尖心理学家马扎林•贝纳基和安东尼•格林沃尔德在《盲点》一书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对上面引述的自我认知提出了质疑。
本书作者用“盲点”来比喻人们思维中暗藏偏见的区域。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我们对不同社会人群的“刻板印象”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好恶,以及对他人性格、能力、潜力的评价?贝纳基和格林沃尔德抛出了这一系列问题,引导我们抽丝剥茧去找到自己身上的“潜意识偏见”或“隐性偏见”。
“内隐联想测试”大大改变了科学家了解人类思维的方式,也使得我们有机会对思维“盲点”一窥究竟。两位作者作为“内隐联想测试”的发明者,不但启发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出了畅销书《眨眼之间》,更在《盲点》重向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生动好玩的实验和问题,从昆虫与鲜花、小鸡与婴儿、老年人与年轻人、耶鲁教授与医生,到乐团演奏与花样滑冰,等等。
马扎林•贝纳基(Mahzarin R. Banaji)& 安东尼•格林沃尔德(Anthony G. Greenwald)已经合作了30多年,两人分别任教于哈佛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他们志趣相投,都希望通过研究理解人类思维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运作方式。他们和同事布莱恩•诺塞克一起开发了“内隐联想测试”。这种方法改变了他们自身,也改变了他们的研究工作和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在implicit.harvard.edu网站上,有超过1400万人完成了这项测试。在本书中,来自作者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数据和上述网站的测试结果首次与普通读者见面。
人们对自己一无所知的异国民族总是怀有偏见。 ——英国著名学者汉默顿 2009年的某一天,一个黑人警察奥马尔·爱德华兹,在离开家门之后不久,被一位同行错当成嫌疑犯开枪打死。这些错误的信...
评分在Marketing领域里,对消费者行为的调研工作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而站在消费者和学生的角度来看,接触到的调研问卷不在少数。有许多调研问卷的问题内容和顺序设计都令被试感到啼笑皆非。若是认识主试(设计者),我们甚至会给出一些小建议和小看法。而《盲点》这本书,就能够很好...
评分理性人即“合乎理性的人”,又称“经济人”,理性人概念的形成与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是理性主义与经济学的产物,亚当·斯密发展了理性人的观点,赋予理性人两个特质:自利,理性。理性人的概念在博弈论中也颇为重要,博弈论的大前提就是一定要把参与者或者群体定位为理性人...
评分人们对自己一无所知的异国民族总是怀有偏见。 ——英国著名学者汉默顿 2009年的某一天,一个黑人警察奥马尔·爱德华兹,在离开家门之后不久,被一位同行错当成嫌疑犯开枪打死。这些错误的信...
评分认知错误、谎言、潜意识偏见、直觉、刻板印象、群体分类,都是造成我们无法看清事实的盲点,介绍了“内隐联想测试”这种发现自身潜意识偏见的工具,结论是认清自己的隐性偏见,接触更多不符合偏见的东西来削弱刻板印象。感觉写的比较零散,令人容易走神。
评分无论是否承认,偏见就在那里,它是我们人类这种社会性、群体性动物本能习得的。
评分还行,可以看看,书中开始提到的美国8.9枪击黑人案现在好像骚乱升级了啊 1.人们更倾向于牺牲个人的利益从而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 2.盲点不仅能庇护偏见,也能庇护特权。 3.显性偏见时常发生,隐性偏见无处不在。
评分“形成基于证据的指导原则,以消除带有刻板印象的判断,避免造成隐性偏见的认知错误。”序写得很好,正文讲了很多种族和性别的隐性偏见,对个人指导意义大,不过消除偏见(隐性)总是好事,首先,我们要看到更真实的世界和自己。也有人房龙的《宽容》。
评分这类心理学书籍都很有趣,闲下来不妨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