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河童》单行本
芥川龙之介遗世之作
20世纪日本文学经典
《罗生门》表现了一个东方而古典的芥川龙之介,而《河童》展示了一个引领20世纪亚洲现代文学的现代派、先锋派的芥川龙之介。
本书收录芥川的短篇小说共6篇。
《河童》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机警的讽刺和犀利的批判处处指向现实,反而比当时很多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准确也更生动地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真实而本质的一面。
在河童国内,所有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它们了解人类胜过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们特有的语言,接受了它们的怪异思想,离开了这个乌托邦之后,便会立刻陷入对人类产生无比嫌恶的烦恼之中。故事主人公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间,但由于已经无法习惯人类的生活,被当成了疯子。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以其名字命名的“芥川奖”成为日本文坛的重要奖项之一。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多为历史题材,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以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让读者关注到社会丑恶现象,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河童》是其晚期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日本的《浦岛太郎》,英国的《格列佛游记》、《爱丽丝梦游仙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触到日本文学作品,还是因为中学课本上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当时被他所带给我的空灵和一种说不出的美吸引。此后,接触到川端康成,迷恋上真哀艳寂。 所以,在看到芥川龙之介的时候,就像一车苹果里出现了个橘子那样惊奇。笔锋太过犀利,夹枪带棒,每一笔刻画都入骨。芥川...
评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有多次中国指涉,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即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如《女体》、《黄粱梦》、《英雄器》、《杜子春》、《秋山图》等。在中小学时代他就读过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并且借助日本古典文本如《源氏物语》《今昔物语集》的折射对中国古典...
评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有多次中国指涉,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即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如《女体》、《黄粱梦》、《英雄器》、《杜子春》、《秋山图》等。在中小学时代他就读过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并且借助日本古典文本如《源氏物语》《今昔物语集》的折射对中国古典...
评分 评分河童可与猫城参看。南京的基督太震惊了,我得去把电影找来看看。湖南的扇子,药更极端的版本啊!
评分《河童》有了芥川自杀的踪影,个人认为是“恍惚的不安”的来历。善或恶是道德之内的界定,向外看,普世道德(克己)和自我意识(为己)有互相抑制的关系,作者看透了道德对私欲的压制,以及因此带来的人的虚伪,他往河童国逃去。河童国是一个自私即合理、无德即常态的桃花源,各人试图救赎自己,可自我意识宣告那个管理人欲的上帝死了,又无以救赎。颠倒过来看看这世界,可结果却是一样的!(P48)路路不通。道德与自我,是社会路线和个人路线两种哲学的悖论,是存在的悖论,也就产生了故事首尾两种精神病患者。 就全书来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暴露得太多了,把善恶和自我放在明面上讨论,失去了通过人物命运来刻画的韵味。
评分薄薄的一本。收录几篇短篇。相比《河童》,我更喜欢芥川龙之介描写中国的那几篇。尤其是《南京的基督》。还是第一次看到以民国时期妓女为描写对象的小说,芥川龙之介写小说时并未来过中国,却写得真切感人。深受触动。
评分著名的河童读起来并没太多震撼,反而是尾生的信反复读了好几遍,人的绝望如潮涨,慢慢湮没头顶,可一直等侍的那个人或许根本不存吧
评分讽刺色彩过重,看着有点不舒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