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河童》单行本
芥川龙之介遗世之作
20世纪日本文学经典
《罗生门》表现了一个东方而古典的芥川龙之介,而《河童》展示了一个引领20世纪亚洲现代文学的现代派、先锋派的芥川龙之介。
本书收录芥川的短篇小说共6篇。
《河童》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机警的讽刺和犀利的批判处处指向现实,反而比当时很多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准确也更生动地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真实而本质的一面。
在河童国内,所有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它们了解人类胜过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们特有的语言,接受了它们的怪异思想,离开了这个乌托邦之后,便会立刻陷入对人类产生无比嫌恶的烦恼之中。故事主人公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间,但由于已经无法习惯人类的生活,被当成了疯子。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以其名字命名的“芥川奖”成为日本文坛的重要奖项之一。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多为历史题材,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以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让读者关注到社会丑恶现象,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河童》是其晚期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日本的《浦岛太郎》,英国的《格列佛游记》、《爱丽丝梦游仙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了秦刚译的《河童》,还是译得重了钝了,不像林少华译的《罗生门》,在手碗轻轻划个碗口,倾刻便血流成河了。淡不够轻盈之死的人,是译不好芥川的文字。 。 天并不是阴霾,少年误入河童之境,并没有桃花源,毕竟河童像蛙,粘粘的,并没有讨人的皮毛,只不过人类社会有人类社...
评分 评分《河童》 自杀的特库,哲学家马古,医生查克,音乐家拉巴克,最后的老小孩,他们都是自愿来到这个世上的,但并不都是自愿活着的。河童颇有桃花源记的感觉,讲着来自异域世界的真实,痴人说梦,颠倒世界,却还是看不明白,到头来落得一个疯子。 《掉头的故事》 何小二滑稽又可笑...
评分想来鲁迅应该读过芥川的书吧,不过《狂人日记》还是涩辣许多,不似《河童》,缓缓道来,波澜不惊却又引人入胜,然而说笑之间却已天翻地覆了。
评分《河童》 自杀的特库,哲学家马古,医生查克,音乐家拉巴克,最后的老小孩,他们都是自愿来到这个世上的,但并不都是自愿活着的。河童颇有桃花源记的感觉,讲着来自异域世界的真实,痴人说梦,颠倒世界,却还是看不明白,到头来落得一个疯子。 《掉头的故事》 何小二滑稽又可笑...
最爱河童,芥川式的哲思警句与奇妙现实;湖南的扇子,芥川眼中的中国。
评分薄薄的一本。收录几篇短篇。相比《河童》,我更喜欢芥川龙之介描写中国的那几篇。尤其是《南京的基督》。还是第一次看到以民国时期妓女为描写对象的小说,芥川龙之介写小说时并未来过中国,却写得真切感人。深受触动。
评分每篇作品都离不开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河童国是人类的倒影,黄粱一梦梦到的不是雕梁画栋锦衣玉食,而是对人类世界的夸张解读,充满哲思。承袭日本文学的克制却更大胆,也可能是二战背景的缘故,每个小人物都是时代的镜子,河童、妓女金花、何小二、来到湖南的“我”、朋友“谭”心有善意,现实却是幻想、骗局、误解、愚民,恰恰是点到即止,才更戚戚然。看后记说鲁迅翻译过他的作品,难怪读的时候想起狂人日记来。
评分对《河童》甚无感,《尾生之信》和《南京的基督》尤佳
评分“啊,我实在太郁闷了,所以想颠倒过来看看这个世界。可结果却是一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