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年,历史上重大的一年,在瑞士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即将要创造出惊天动地的理论,却陷入了一段又一段的梦中……在梦里,时间是一个圆,反复循环;或者,时间静止不动;有时,时间是一只夜莺,人们想捉而捉不到;但捉到时鸟却立时死亡……
这三十个各自独立的梦境,交相出现在对爱因斯坦生活的描述中,却仿佛将人生、宇宙种种终极问题思索了遍,留下了无数个关于生命的问号。
如果时间流转的方式不同,我们仍会如同现在一样的生活吗?如果生命以老朽为始,以童稚为终,那么年轻和年老如何定义?如果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小时,看过一次日出就要淍零,此刻为何奔忙?如果所有梦想都将预知会成败,我们是否还会梦想?如果此刻初遇的爱人,下一刻便不复存在,爱情会不会只是一场徒劳?如果一分钟后世界就要末日,又该在哪里与谁相伴?
阿兰·莱特曼(Alan Lightman)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小说家,出生于一九四八年。身为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士,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博士的他,是美国《哈泼市场》、《纽约客》、《纽约书评》等报刊的专栏作者,在他笔下,曼妙文笔、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精准的科学洞察力,令人匪夷所思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处女作《爱因斯坦的梦》于1993年一问世,变成为全球畅销书,其对时间的思考包含哲思,令人折服。他于2000年出版的小说《诊断》(The Diagnosis)则进入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决选名单。此外,还有散文与寓言选集《时间旅行和老爸乔的烟斗》(Dance for Two),以及多本阐述科学的书籍。
因着爱因斯坦年,看见很多介绍,看见推荐这本书 拿到手发现是那样轻薄一本,每页留空精版也还是非常接近口袋读物,倒是不错可以随时带着随便翻看 看完好生感慨,这分明是地道的小说,和爱因斯坦的关系……嗯,也许是其中对于时间这样那样上来下去各式各样的看法与爱因斯坦某些...
评分此书两high,一是小说本身high,作者虚构年轻的爱因斯坦的30个梦,每个梦都设定一个关于时间的可能性,也就得出了一种存在的可能方式,把它描绘出来,这种想象力就足以让我high一下;二是译文对照读着high,中文译本有两个,再对照英文原著,其结果我称之为“权威的倒塌与讨厌...
评分這本小說裡的愛因斯坦 夢見了40種 人生「時間」變化的方式, 比方說:每個人只從這次日出、活到日落,人生就結束了。 或者, 一出生的時候是老人,越活年紀越小, 最後 變成一個嬰兒 死掉。 我對後面這種活法,非常感興趣。
评分此书两high,一是小说本身high,作者虚构年轻的爱因斯坦的30个梦,每个梦都设定一个关于时间的可能性,也就得出了一种存在的可能方式,把它描绘出来,这种想象力就足以让我high一下;二是译文对照读着high,中文译本有两个,再对照英文原著,其结果我称之为“权威的倒塌与讨厌...
评分謹致那個,在午休時間為我讀出永久的你 《愛因斯坦的夢》為麻省理工學院物理教授萊特曼所寫,小說的內容所定的時間是一九零五年四月至六月,地點是瑞士的伯恩。講愛因斯坦造的三十個有關時間的夢境,一個個夢自成一篇一篇,間奏著愛因斯坦與其好友貝索的對話,場境雖然較為現...
散文诗或诗体小说; 围绕着时间,以迷幻的构思和优雅的文笔,一句一句写尽人生那些忧伤和痛切; 书是在我出生之前写成的、译成的,是在我离家读书一年后大陆出版的、我买来的,而在今夜我才读完……我不在爱因斯坦的梦中……
评分创意非常好但我果然还是偏爱硬科幻。译者文笔很优美,但是有点过度优美了,导致有些部分怎么说呢,“不说人话”。可能期望值太高导致看的略失落,有句评论很好,“是看时激情澎湃,读时走马观花的那种书”。
评分在火车上晃晃荡荡的读了一天,但没读出译者的那种共鸣。
评分一本书写了三十个时间的设定(基本上是几十个不同版本的伯尔尼,我倒是最喜欢唯一在罗马发生的洪钟/时间度量概念剥夺人类自由的故事),正如《看不见的城市》是从空间上展开几十个设定,但这位物理学者的文学造诣与想象力差卡尔维诺还是挺多的。
评分在火车上晃晃荡荡的读了一天,但没读出译者的那种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