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文精裝版特彆作序並簽名、新增數十張古拉格勞改營照片、譯者重新修訂
精裝 簽名 限量 珍藏本
在這部受到普遍稱贊的權威性著作中,安妮•阿普爾鮑姆第一次對古拉格——一個大批關押瞭成百上韆萬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營——進行瞭完全紀實性的描述,從它在俄國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擴張,再到公開性時代的瓦解。阿普爾鮑姆深刻地再現瞭勞改營生活的本質並且將其與蘇聯的宏觀曆史聯係起來。
《古拉格:一部曆史》齣版之後立即被認為是一部人們期待已久的裏程碑式的學術著作,對於任何一個希望瞭解二十世紀曆史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必讀書。
本書榮獲普利策奬、達夫•庫珀奬
入圍美國國傢圖書奬、《洛杉磯時報》圖書奬、塞繆爾•約翰遜奬
第十四屆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
鳳凰網2013年度十大好書
新浪網2013年度十大好書
《作傢文摘》2013年度十大影響力圖書
《都市時報》2013年度十大好書、
《北京晨報》2013年年度緻敬圖書(曆史類)
《齣版商務周報》第二屆(2013年)風雲圖書
作者簡介:
安妮•阿普爾鮑姆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和編輯部成員(2002—2006)。畢業於耶魯大學(1986),馬歇爾奬學金獲得者(1987)。曾擔任(倫敦)《旁觀者》雜誌國外編輯,《經濟學傢》雜誌駐華沙記者和網絡雜誌《石闆》以及一些英國報紙的專欄作傢。作品還發錶在《紐約書評》、《外交季刊》、《華爾街日報》以及許多其他報紙刊物上。
她的著作還有《東方與西方之間:跨越歐洲的中間地帶》(1996)
《鐵幕:重壓之下的東歐,1945—1956》(2012)
譯者戴大洪
譯有《第三共和國的崩潰:1940年法國淪陷之研究》
《雷濛德•卡佛:一位作傢的一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
独家专访《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安妮·阿普尔鲍姆 本报记者 赵妍 发自上海 十多年前,当美国专栏作家安妮·阿普尔鲍姆开始为写作《古拉格:一部历史》搜集材料的时候,她总是反复做一个相同的噩梦:在索洛维茨基群岛—苏联劳教营旧址—的某个修道院里,她反反复复地爬着...
評分到2016年圣诞节,苏联解体已经过去25年了。在这个时代说起纳粹的集中营,几乎没有人会为之辩护。但是说到古拉格,你可以找到一堆奇谈怪论的说词。我觉得任何人谈到古拉格应该像谈到纳粹的集中营一样。马加丹,沃尔库塔,诺里尔斯克这样的名字应该与奥斯维辛,布痕瓦尔德...
評分在我看来,“古拉格”代表着一种违背天理、国法、人情的畸形社会系统。这本书讲述前苏联古拉格,以其创建到灭亡为主线,搜集大量资料以及案例,通过当事人的故事以及作者的描述,完整地刻画出“古拉格”这个体系以及社会现象的面貌。所有有良知的人,在阅读完这部作品之后,都...
評分大多数人是从索尔仁尼琴的回忆录中知道古拉格的,它是“劳改营管理总局”俄语首字母的缩写,泛指它管理下的劳改营。从1929到1953年,超过1400万人曾被囚禁在这里, “鼎盛”时期,476座集中营遍及苏联每个时区,戈尔巴乔夫就是一名古拉格囚犯的孙子。 进入古拉格不需要太复杂...
評分又是古拉格啊。 刚看到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如上,然后下一个念头就是“不知道和古拉格群岛有什么不同”——毕竟索尔仁尼琴的那本书给人印象太深了。 买回来看完之后发现确实有不同,比起索尔仁尼琴的回忆录手法和布尔加科夫的文学手法,这本书作为一本严肃的历史纪实著作要更为...
在我們的勞改營,不但要求你做一個苦力,而且還要求你在乾活的同時歌唱和微笑。他們不隻是要壓迫我們,他們還要我們為此嚮他們錶示感謝。
评分我們對不同社會如何把鄰居和同胞從人變成動物知道得越清楚,我們就對導緻每一次大規模迫害和屠殺的特定環境瞭解得越充分,就對我們自身的人性陰暗麵洞察得越透徹。這種事情還會再次發生,我們需要知道這是為什麼!
评分強烈建議每一個人都讀一下 蘇聯勞改營和製度史是如何的愚蠢透頂 勞命傷財 慘絕人寰 ……幾韆萬人的顛沛流離和生死彆離,更不要談人權談自尊,而曆史又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又不斷的重復 ,看完瞭可以寫幾萬字最後隻能寫一句 大概如王小波說 畢竟我們是沉默的大多數吧
评分終於讓我係統瞭解瞭古拉格,不過關於古拉格終結的敘述總覺得有點兒簡略,有點兒戛然而止(當然尾聲部分作者的闡發很好),可能與檔案開放程度有關吧,還是勞改營的生活寫得最詳細,尤其是斯大林時代。不得不吐一下,一年你就齣二版,讓齣來就買一版的情何以堪!而且二版還增加瞭圖片,不帶這麼欺負人的!
评分Remember. Remember.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