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何谓

农民何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司徒朔
出品人:
页数:2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36.00元
装帧:假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461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农民
  • 社会
  • 农村
  • 文化
  • 口述史
  • 回忆录
  • 近现代史
  • 罗振宇
  • 农民生活
  • 农村社会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村
  • 农民精神
  • 乡土中国
  • 土地与人
  • 基层治理
  • 乡村振兴
  • 传统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农民何谓》是作者的还愿之书,他单纯地希望为年满60岁的父母整理一些记忆,也希望这历史大树的一叶能让现代人设身处地的理解:何谓农村,何谓农民。书稿源于作者与父母的一场绵长而深入的对话。这场对话从1950年代谈至2012年,跨越近60年;作者将这60年分成“天·人”、“公·私”、“国·家”、“今·昔”4个时期,集中于一个村庄和家庭吃穿住用行、婚丧嫁娶等最切身的话题,展现农民每个时段的经历及思索。它或许很私人,但又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它看似是个人的,实则是时代的,它不经意间展现了最底层农民近60年间与社会的大互动——有时代车轮之于个人滚滚而来的印迹,又有历史大背景下因地而异的逆差和诙谐。你或许也会惊讶于,农民那看似愚钝、木讷的脑袋中藏着怎样惊人的智慧和幽默。对于走出村庄,进而融入现代生活的一代人来说,故乡是再也回不去的地方。作者笔下的北司徒村,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村庄——所有人的故乡。作者讲述的陈年旧事,也拼凑和慰藉了我们记忆碎片中的故乡、故人、故事。

作者简介

司徒朔,本名王学永,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副制片人,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研究员。敬畏文字,笔耕不辍,笃信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曾出版著作《北大在1919:九零后的崛起》。

目录信息

目录
自序
城与乡
引子 村庄
天•人(20 世纪50 年代—60 年代中期)
死亡/012
饥饿/021
半个地主/032
留下/040
河/049
食物/057
生活/065
公•私(20 世纪60 年代中期—1977 年)
生产队/076
“文革”/087
结婚/097
社队工业/105
新房/113
国•家(1978—2000 年)
粮食/122
镶牙/130
倒驴/136
生男生女/143
电视/151
嫁女/159
大学/167
今•昔(2000—2012 年)
病/176
信仰/184
偷窃/192
丧礼和婚礼/200
土地/207
后记/21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司徒朔说,本质上,中国人都是农民。早些年,骂人土气、乡巴佬时会说“你真农民”,语含贬意。那个时候,想着法子,钻着钱眼里也要“农转非”户口。几十年过去,中国城市化建设,让一部分有田地的农民因为土地迅速地富了起来,甚至农村中有按人头分例子钱,也让早先一步抢着进...  

评分

评分

一个词汇高密度出现的时候,就是需要我们好好想想它的时候了。现下,“活着”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同样是活着,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一个人群有一个人群的活法。司徒朔的《农民何谓》说的无非也就是活法二字。当我们超越似乎更代表正在进行时的“活着”的时候,活法应该...  

评分

上学时候学过了中国历史,也曾知道那时候会有怎样的日子。大生产、大跃进、农村合作社、高考的开始和结束等。算起来时间离现在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 可是生活却是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而那当段时光里农村里的改变,却是父辈爷爷辈口中的说古了。他们是那段日子的见证着...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玩花哨,没有虚的,很单纯的记录,很真实的数字!看到作者是中央电视台的,恍然……除了追溯司徒村的来龙去脉,算是从1958年讲到今。很多事和我知道的无别,比如信教,偷窃,除草剂的使用……等等,但是叫我列出详细的数字就难了,在此给作者一个大大的赞!

评分

买回来三年,终于在11月18日看完了。这本书可以看成是一部建国后农民生活变化的简史。一直记得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任何朝代,最遭孽的总是农民。

评分

过去的故事

评分

我的家乡也在农村。眼中看过书中的字眼,脑海中划过的全是外公外婆的记忆。

评分

出身河北农村的友人,对自己家庭所做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口述史合集。以作者父母为主体的口述分享真实、生动而鲜活,很多细节打破了传统史书和学术著作的固有观点;结合这些口述实录,作者也在自身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学理性分析。尽管只是个体化的记忆与分析,但本书对于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仍然很有帮助。作为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或许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应该有这样一份口述实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