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恩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重返美丽新世界》结合现实,以人口膨胀、组织臃肿、独裁统治、自由理念等关键话题入手,再次诠释了虚构的“新世界”,反映了科技文明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课题。在虚幻、现实与未来的交错中,不妨让我们重新回到“新世界”,再次思索科学技术的真正意义。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3)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共写作了五十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其他著作有《铬黄》(1921)、《男女滑稽圆舞》(1923)、《光秃秃的树叶》(1925)、《点对点》(1923)、《瞎了眼睛在噶扎》(1936)、《几个夏季之后》(1939)、《时间须静止》(1944)、《天才与女神》(1955)、《岛》(1962)等。
他是生物学家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其实赫胥黎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两个主题:故事部分着重于无选择的幸福与有选择的不幸的探讨,论述部分着重于诱导术以及虚假宣传对民主力量的破坏。 在美丽新世界里,每个人的命运都毫无差错,一分一厘地扣合着他的属性安排。消费主义盛行,物质充裕;工作都是...
评分阅读完本书,整夜里都是人口增长,组织膨胀,深感民主要完,自由要完。但,人固有一死,人总是要死的;社会如果也是呢?社会的出生就注定了社会的死亡,而我们探讨的不过是如何死亡,1984的独裁还是没有苦难的美丽新世界?我们终其一本书,不过是在探讨如何中庸的迟缓刀落下的...
评分先读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最近读了《美丽新世界》,其中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一九八四》的世界离我们挺遥远,真实的生活正在奔向《美丽新世界》的路上刹不住车,这部完成于1931年里的著作中的很多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技术驯化真实 自科技诞生...
评分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其实赫胥黎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两个主题:故事部分着重于无选择的幸福与有选择的不幸的探讨,论述部分着重于诱导术以及虚假宣传对民主力量的破坏。 在美丽新世界里,每个人的命运都毫无差错,一分一厘地扣合着他的属性安排。消费主义盛行,物质充裕;工作都是...
很有道理,不过贵国在发展到这种阶段之前就会自行灭绝吧
评分比以前读《一九八四》还要顺畅些,找到预言与现实的对应。读完跟我爹说有些内幕太黑暗了,还是不求甚解独善其身比较好。在《重返》里最感兴趣是大众传播那部分。
评分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无处安放。作者和翻译都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评分- 扎米亚京和奥威尔所述仍为善恶之争 赫胥黎笔下善恶俱已泯灭 人性被彻底抹杀 - “可我不要安逸 我要上帝 我要诗歌 我要真正的危险 我要自由 我要善良 我要原罪” “其实你是想要遭受不幸的权利” 在另两本反乌托邦小说中存在反抗与斗争 虽从结局而言令人绝望心寒 但在此冲突中仍残存人对自由民主的信仰 热情和对革命必定胜利的渴望 说明“许多生命还在为平等与幸福战斗” 而在新世界 一切过于祥和 沉闷压抑 令人无所适从 “病态的“正常人”沉浸于“个人自由的幻象”中 先天的生物学差异被牺牲 实现文化同一性 而这与自由是背道而驰的” 赫胥黎在重返美丽新世界中做出了更为深刻的剖析和反思 人口膨胀 科技进步...都为集权的产生 新世界的来临埋下隐患 值得再品
评分- 扎米亚京和奥威尔所述仍为善恶之争 赫胥黎笔下善恶俱已泯灭 人性被彻底抹杀 - “可我不要安逸 我要上帝 我要诗歌 我要真正的危险 我要自由 我要善良 我要原罪” “其实你是想要遭受不幸的权利” 在另两本反乌托邦小说中存在反抗与斗争 虽从结局而言令人绝望心寒 但在此冲突中仍残存人对自由民主的信仰 热情和对革命必定胜利的渴望 说明“许多生命还在为平等与幸福战斗” 而在新世界 一切过于祥和 沉闷压抑 令人无所适从 “病态的“正常人”沉浸于“个人自由的幻象”中 先天的生物学差异被牺牲 实现文化同一性 而这与自由是背道而驰的” 赫胥黎在重返美丽新世界中做出了更为深刻的剖析和反思 人口膨胀 科技进步...都为集权的产生 新世界的来临埋下隐患 值得再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