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双料得主的童年珍藏
★ 童年建立在流沙之上,我们在其中盲目前行,就像一条没有铭牌的丧家犬。
★法国著名作家奥利维埃•亚当为偶像莫迪亚诺写下千字序言
这是一座二层楼的房子,正面的墙上爬满了常春藤。英国人称作“凸肚窗”的一扇凸起的窗户延伸了客厅的长度。在花园的一座平台的深处,吉约坦医生的坟墓掩映在铁线莲之中。他曾经在这里改进他的断头台吗?
年少的“我”和弟弟寄居在这栋属于三个女人的别墅里。周遭的成人世界充满了谜题:房子为什么没有男主人?阿妮为什么整夜哭泣?洛里斯通街的那伙人在干什么买卖?科萨德侯爵是否会在半夜回到城堡?“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及至人去楼空,再无踪影?
但“我”知道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因为警察来了。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嗣后他接连发表了多部作品,几乎部部获奖。1975年的《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的《地平线》获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之世界奖,米兰·昆德拉、略萨、博尔赫斯等人也曾获此奖。
通过莫迪亚诺那些自传与虚构混搭的作品去了解他,不失为一扇方便之门。比如《缓刑》和《夜半撞车》,特别是前者。自传体小说《缓刑》的主体故事,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十岁的帕托施的一段奇特童年经历——那其实就是莫迪亚诺自己的童年故事。与之中人和事相关的,主人公青少年时...
评分 评分到今日,帕德里克•莫迪亚诺的两本书算是彻底都读完了。这位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我今年第一次读。那日看见豆瓣里在直播他获奖的消息时,我正为我喜欢的欧茨再次落选而叹息。有豆友已经在将旧有的一些评论发出来,微信上,朋友也在转发,似乎很多人都知道他,...
评分莫迪亚诺的作品总是围绕着回溯、追忆、迷失、寻找而展开,然而情节却是极淡的,只有零零碎碎的线索,但即使顺着来路去寻找,也总有缺失的部分无法被寻回,于是最终拼凑不出完整的画面。《缓刑》这本书也不例外。据说,它写的正是莫迪亚诺童年的遭遇,看完这本,也就明白,为何...
评分带着自传体性质的童年回忆。看起来是小孩子的零碎记忆,读着却感受到了很多孤寂与荒凉。莫迪亚诺的行文,不华丽却走心。最喜欢父亲带着兄弟两个去城堡那段故事,幻想的冒险才是美好的童年啊。「而我们,我和弟弟,我们一边装作在花园里玩耍,一边等着有人来接我们。」
评分没仔细挑,也没认真看……我就是觉得,多少东西都在翻译和排版里丢失了。现在的书为了凑厚度真的要排成这样真的不觉得丑吗??
评分虽然我真的想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评分用儿童的眼光来感受周围的一切,朦胧、微妙又复杂。一如诺奖的颁奖词: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评分3.5星。标题“缓刑”意味深长。这是那种情绪似乎盖过了内容的书,对读者的耐心和注意力要求很高。但字里行间的惊喜作为一种对读者的“犒赏”也时不时出现,引人入迷,那仿佛是作者和读者的情绪共同在文字的幽径上编织出来了花朵一般,有种不同寻常的朦胧之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