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赵薇、任志强、蒋方舟、张力奋、宁财神、黄集伟、方泉倾情推荐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刘瑜: 学者,作家,就职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著有《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的文字变俗了,观念似乎也僵化了不少。新书里已经看不到《民主的细节》里的热情也看不到《送你一颗子弹》里的才情了。现在的她就像是一位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大小姐还总是热衷于忆苦思甜式的与民同乐,慢慢地已经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字里行间透出了一种虚假的骄傲。这真令人...
评分刘瑜的文字变俗了,观念似乎也僵化了不少。新书里已经看不到《民主的细节》里的热情也看不到《送你一颗子弹》里的才情了。现在的她就像是一位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大小姐还总是热衷于忆苦思甜式的与民同乐,慢慢地已经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字里行间透出了一种虚假的骄傲。这真令人...
评分以前就看过她的给你一颗子弹,但是那本书更多的是谈国外留学生活。观念的水位涉及了更多的社会政治事务。刚开始不得不说还是比较惊艳于她语言上的犀利,颇有些见血封喉的冷艳。。。想这女人真厉害。。。她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也确实一阵见血的指出了中国社会的某些问题。 可是...
评分终于在早晨公车中读完《观念》,在读中段的时评时,真的觉得这是刘瑜赚奶粉钱的书——平易近人、生动卖萌。但是里面缺点也很明显: 流于表面——《底线时分》把警察不殴打狱中的曼德拉归为“有底线”,而这个纯粹道德方面的结论会不会太表面太幼稚?在《我们在输出什么》一文她...
评分“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晚年的诘问,常被不加拣选地置于数十年后的语境里,借以表达对现世的深恶痛绝。历数当下的社会乱象,恶贯满盈有之,荒谬可笑不绝,一味批判总不会偏离靶心。 但仍有一些拥有智识和话语权的作者,并未选择这一捷径,而是始终如一地重申常识。对常...
出于突然爆发的焦虑,重读了一遍这本书。重读本是自我强迫的任务,却没想到会有如此多的惊叹。前半本关于政治的似懂非懂,但作者的思辨和用数据/事实说话展现了她的思考习惯;后半本影评书评则绕不开三观及对灵魂与拷问灵魂的依赖。再者,文笔实在太聪明。
评分刘瑜第二本,应该也会是最后一本,但也实在是不如初见送你一颗子弹来的惊喜。关于此处和别处的观念里的文章因为篇幅所限的关系吧总有点到即止没尽兴的阅读观感。书的部分可以增添我的阅读书单。这些书应该在高中和大学时阅读很是不错的。
评分写得还行,就是感觉作者民粹主义有点过于明显,而没有彻底看懂中国现在进行中的渐进式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批评到底的态度终究不太好。
评分冷夜旧地重游,书店打烊匆匆从架上挑的书(似是履行某种仪式,或者说强迫症),不想是杂文集。因为是专栏之类,所以多用时事话题穿针引线,谈政治、社会、观念、文化,谈民主和实用主义,还有书评影评,间有锐利之洞见,一路看下来颇为欣喜。尤其喜欢关于爱情的篇章,说出了某些我从未去细加辨析的东西。我还很喜欢那个关于思想之精细的说法(针对公共讨论中将他人观点极端化取消其意义的现象)。重要的是,刘瑜提供了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完全可以从关于公民权利意识和个人价值等层面平移到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冲突——这大概是每次回乡我所深刻体会到的那种沮丧无力感的缘由。
评分没有细节那么犀利,也没有子弹那么俏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