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从千头万绪的故事和现实中提取出一百个关键概念,如协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记忆、媒体……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本来面貌有着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开放时代,充满各种不同的要求、利益和经验,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努力的方向,或者没有任何准备,将无法适应我们理想中的那个未来,而书中的这些故事,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努力或避免的方向。
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报总编辑等职;现为《新新闻》周报总主笔、博理基金会副执行长,并为News98电台“一点照新闻”、BRAVO FM91.3电台“阅读音乐”节目主持人。
在《对政治道理的责任感》一篇中,杨照指出:“民主,尤其是代议制民主,其实建立在一个吊诡上——一般人真正取得的权利,主要指有投票权,而且投票又只能在规则限定下在有限的几个人中圈选,这是何等渺小的权利啊!” 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民主的本质】,但是既然这样...
评分书的结构很好,一个关键词+一个故事(作者对故事有所评析) 认为很适合入门者阅读,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普及常识,是非常不错的关于民主自由的阅读材料。 PS. 本书现在可以在网易的读书频道可以在线免费阅读!
评分不是五毛,那些左或者右的SB们,滚——远——点。 比起那些坊间所谓的公知,杨照显然更加的接地气。比许知远强得太多了。当然,公知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文人啊文人,也难怪历朝历代貌似都比较轻文人,尤其轻那种耍笔杆子的。 通过故事讲道理的这种方式自古就有,只是在目前的...
评分讲故事比讲道理有意思,没有比我想象得好
评分记得是很早前读过这本书,再看其实出版年份距今不远。现在我有些怀念那个公知受尊敬也受质疑的年代,得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了解到一些常识。譬如,“ 神圣与个性,必然是冲突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愈民主愈个人化的社会,愈难有什么神圣的信念。倒过来看,如果有人要把任何概念,不管是‘国家’还是‘民族’神圣化,如果这些概念在社会上愈来愈神圣,不准人家分析、不准人家批判,这个社会必然离理性与民主,愈来愈远;离个性与个人尊严,愈来愈远。”
评分从励志或者温暖人心的角度来看,本书是另一种形式的心灵鸡汤。杨照的这本书不可能给人太多头脑风暴的激荡,他只是努力试图让混沌的观念得到一些澄清,这在双重生活的中国当然很有意义,但实话实说书中有不少概念作者都是未必清楚的(例如慎选官僚机构的领导者,例如庸俗是一种罪恶,例如驾驶是一种特权)。本书作为闲暇时的读物还是合格的,但把杨先生作为导师恐怕有点期望过高。
评分看到后半部分困到不行,强行凑100个故事略啰嗦。民主自由的理念百提不厌,用故事讲直观得多,是一本不错的公共领域科普读物。
评分陈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