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的边界

言论的边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美] 安东尼·刘易斯
出品人:
页数:204
译者:徐爽
出版时间:2016-7-1
价格:CNY 3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189296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律
  • 法学
  • 言论自由
  • 美国
  • 政治
  •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言论自由
  • 边界
  • 社会伦理
  • 法律规范
  • 公共讨论
  • 媒体责任
  • 思想控制
  • 公民权利
  • 权力监督
  • 批判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作者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美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可预计的将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借此向我们揭示长久存在于美国却又为我们所长久忽视的——关于媒体、政客、大众和法官的思想战场,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言论界限的一般观念。

言论和出版自由,乃是共和政体最坚实的守护者。

—— 詹姆斯·麦迪逊一个有序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人们对惩罚的恐惧和鸦雀无声来维系。

—— 路易斯·布兰代斯强制性地保持观点一致,所能获得的只是墓地般死气沉沉的一致。 ——安德鲁·杰克逊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

——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两届普利策奖得主,《批判官员的尺度》作者安东尼·刘易斯著作,为您描述一副美国言论自由的全景图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以上便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核心内容。固定的条文本身无法造就如今美国的自由,而是通过两百年来上演的无数精彩故事和判例赋予条款灵动的生命,使纸面的权利成为人民手中实在享有的自由。两届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将言论自由及其边界的变迁娓娓道来,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国人民为言论自由不懈斗争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s,1927-2013)美国公共知识分子、记者,两届普利策奖得主。曾长期担任《纽约时报》特约撰稿人(1969-2001),历任哈佛大学法学院讲师及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勒冈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客座教授,自1982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讲席”教授,讲授宪法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著有《吉迪恩的号角》(Gideon's Trumpet)、《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Portrait of a Decade: The 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Make No Law: The Sullivan Case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目录信息

目录
导言
1序幕
2“恶毒的或者卑鄙的”
3“所有生活都是一场实验”
4定义自由
5自由与隐私
6媒体的特权?
7恐惧本身
8“另一个人的抒情诗”
9“流浪汉与不法之徒”
10我们所痛恨的思想
11利益的平衡
12思想自由
致谢
案例表
注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司法能动性( Judicial Activism,又译司法能动主义、司法积极主义),指的是对美国司法制度中审判行为的一种见解。 司法能动性的基本宗旨是,法官应该审判案件而不是回避案件,并且要广泛的运用他们的权力,尤其是通过扩大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手段去促进公平——即保护人的尊严。...  

评分

本来是想看《批评官员的尺度》的,但kindle上没搜到,看本书是同一个作者,讲的也同样是第一修正案,就以为是同一本书了。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犯一样的错误(笑)。《批》聚焦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本书则是从更加宏观的视角,介绍了美国为什么会有第一修正案、第一修正案边界...  

评分

导言中,第一宪法修正案,即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过去不能批评总统而现在批评,法律在案子裁决中表现,自由与秩序的划分如何界定 序幕,对于出版自由的压制,一为准入制度,二为反煽动言论 杰斐逊副总统与反煽动言论的斗争 定义自由,言论控制与言论自由的交叉拔河,沙利文案致...

评分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美国历史也有许多历史时期,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尤其是对外来和敌对政治势力的恐惧,今天可谓言论自由标兵的美国,也有许多不同意见的压制甚至迫害。然而,当我看完的时候,令我真正感触的是为什么经过所有历史的曲折,美国在言论自由和公...  

用户评价

评分

自我表现的自由及其社会利益

评分

“秘密和压制孕育着恐慌,开放则使我们更为自信。”

评分

听不爱听

评分

“秘密和压制孕育着恐慌,开放则使我们更为自信。”

评分

一部精彩的言论自由抗争史。在面对个人隐私权、战争时期、恐怖袭击、公众人物、爱国主义等与言论自由价值相交织的问题时,相关的讨论与评判值得咀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