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比利

24個比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皇冠
作者:[美] 丹尼爾·凱斯
出品人:
页数:528
译者:趙丕慧
出版时间:2014-6-9
价格:NT3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333075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多重人格
  • 小说
  • 精神分裂
  • 纪实
  • 外国文学
  • 美国
  • 台版书
  • 心理悬疑
  • 多重人格
  • 犯罪心理
  • 真实案件
  • 人性剖析
  • 心理惊悚
  • 叙事诡计
  • 心理治疗
  • 身份认同
  • 人性黑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腦子裡住了24個人,

就像轉速33的唱片放在轉速78的唱機上,

愈轉愈走調,直到失控……

比利‧密利根在獄中醒來,發現自己因為綁架、搶劫、強暴多位大學女生而被捕,但他卻對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毫無記憶。媒體未審先判,民眾對於「校園之狼」落網更是群情激憤,檢察官也順應民意求處重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的比利只能撞牢房牆壁企圖自殺。

法庭決定暫緩審判,讓比利接受心理評估,醫生卻赫然發現比利飽受精神分裂之苦,在他體內共有十個主要人格、十三個被放逐場外的「討厭鬼」,以及融合所有人格的「老師」。二十四種人格不斷互相爭奪主導權,也讓比利的「時間」和「身分」陷入混亂。

面對確鑿的證據,比利究竟真的是多重人格失序的受害者,還只是裝瘋賣傻、意圖脫罪的高明騙子?……

本書堪稱歷來探討「多重人格」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多年來也被列為各大學、高中、國中的最佳推薦讀物。作者丹尼爾.凱斯透過大量的訪談和調查,深刻揭露這樁創下美國司法審判史紀錄的真實事件,也完美呈現人類心靈的矛盾、複雜與脆弱。而比利要克服的不只是外界的質疑與殘酷,如何與內在所有的「自己們」和解,也將是最撼動人心的課題。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1927-2014年

1927年生于纽约。他曾在杂志社工作(即后来的漫威漫画),在转行任中学老师时,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因《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荣获“雨果奖”和“星云奖”。

拥有心理学背景的丹尼尔•凯斯,擅长在小说中探讨人类最精微、最深层的心理问题。他在俄亥俄大学任教时,便开始以多重人格为创作的方向,1981年出版的《24个比利》,让他的名字与“精神分析小说”划上等号。

2014年6月15日丹尼尔•凯斯因肺炎并发症于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家中过世。

关于比利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William Stanley Milligan, 1955-2014年

又被称为比利•米利根(Billy Milligan),1955年生于迈阿密。他于1977年因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犯下三宗强奸罪被警方逮捕。在审讯过程中,比利被诊断为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他亦因此被判无罪,案件受到高度关注。

1981年,作家丹尼尔•凯斯创作的纪实传记《24个比利》出版,该书详细记录了比利从童年到1979年法院审判期间的经历,他复杂的精神状态、令人困惑的多个人格。1993年丹尼尔•凯斯写了续作《比利战争》,进一步披露比利于1979年被关到利玛医院直到1991年法院正式宣布假释刑期结束、比利终获自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但第二本书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出版。迄今只出版有繁体中文和日文译本。

1996年比利曾发表一篇声明,表示他居住在加州,拥有一家小制片公司,尝试制作一部基于《24个比利》和《比利战争》的电影,他也训练过约翰尼•德普等一些演员如何饰演自己。

2014年12月12日比利因癌症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去世。

关于译者

邢世阳,1980年生人,机械工程师,现居科隆。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本书阅读过程的顺畅无碍与阅读之后的心理伤害几乎不可同日而语。本人自诩喷遍东北无敌嘴,合上书的那一刻强悍的心灵也在簌簌震颤。那个多萝西,是不是应该补点碧莲?从一开始第三者上位(多萝西怀孕的时候,比利的生父还没有离婚),到反复结婚且无力保护自己孩子不被继父虐待...  

评分

In solitude, be a multitude to yourself. 在孤独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罗马诗人Tibullus 400+页的纪实小说,读完后,居然是一种酣畅淋漓后的的无限忧愁,那种痛,难以述说却挥之不去。想到的,居然是上面这句话。 小说一开始,并不见得有多讨喜。想想看,文学类外...  

评分

早就听说过人格分裂,也知道一个人的身体里可以藏着好几个人格,但是并没有真的解除人格分裂的案例,并不清楚人格分裂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当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人格分裂竟然可以达到如此的程度,才知道人格分裂竟然是如此的样子,真让人目瞪口呆。 《24个比利...  

评分

In solitude, be a multitude to yourself. 在孤独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罗马诗人Tibullus 400+页的纪实小说,读完后,居然是一种酣畅淋漓后的的无限忧愁,那种痛,难以述说却挥之不去。想到的,居然是上面这句话。 小说一开始,并不见得有多讨喜。想想看,文学类外...  

评分

后记的结尾,比利在一群热心而卓越的心理医生、律师等人的协助下,最终返回了阿森斯心理康复中心进行治疗,尽管掀起一番波澜,但俄亥俄大学生学报对他表示出的理解态度让他颇感欣慰。 不过,这样的结尾总觉得还是缺了些什么。 缺了被害人的声音。 ...  

用户评价

评分

愈加覺得天才和瘋子只一線之隔,人類的腦子究竟能開發和離解到什麼程度,24個夠不夠?讀到一半簡直愛上了其中一些人格,亞瑟艾倫湯米竭盡全力去保護這個八歲遭受重大創傷的男孩,是想努力活著啊

评分

台版翻译的矫情碎碎念削弱了事件的直接和震惊。最心酸的是:凄惨的童年和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以及人格转换之间的失忆。

评分

2016年读过最好的小说。

评分

最初吸引我的,是一部叫做《拥挤的房间》的电影,听闻小李拿此小说改编电影准备冲奥,心下无比好奇,猜想演技浮夸的小李将会如何饰演24个性格各异的人……所以读一读……在火车上的两个漫漫长夜都是这本书在陪伴着我。阅毕觉得文字十分流畅,读外国的书第一次有这种感觉!然后说一说本书的结构,顺叙→倒叙→顺叙,这样的形式很有趣,前因后果以及之前的伏笔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十分的棒!再之后是书中的内容,本是纪录体但却写出了小说的味道,和外国的纪录片变为剧情片一样好赞。人格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管理,亚瑟制订规则,雷根作为管理者之一统领其他的人格,并且为了保护主人格、不让他寻死而让主人格沉睡……这一切都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好书,不枉一阅。最近听闻本书的原型人物离世,愿他在天国再无忧愁,一路走好!

评分

写的这么难看我也是醉了,唯一的意义就是让我了解了人格分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