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史研究大家茅海建力作
戊戌变法真像康、梁所说的那样吗?“张之洞档案”透露的政治秘闻……)
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政变后避往海外,完成一系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著述,也成为后来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毫无疑问,康、梁是当事人,他们的著述自然有着很高的价值,但他们著述的目的,不是为了探讨历史的真相,而是其政治斗争的需要,故在其著述中有着诸多作伪。康、梁作为政治活动家,此类行动自有其合理性,但给今日历史学家留下了疑难,若信之,必有误,若不信,又从何处去找戊戌变法的可靠史料?本书作者茅海建从新近披露的张之洞档案中试图还原戊戌变法的另面。
编辑推荐:
1. 作为晚清史研究大家,茅海建先生从张之洞档案中发现了戊戌变法的另一面,告诉你一个前所未知的康、梁。
2. 本书资料翔实,考据精深。
3. 本书中的很多细节引人入神、故事性强:比如六君子被捕,张之洞为何独独营救杨锐一人?张之洞为何给青年梁启超开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薪?
封疆大吏如何搜集京城及重要口岸的政治情报?
同情变法的地方实力派为何不支持康、梁?
地方官员怎样维护京城人脉关系?
六君子被捕,张之洞为何独独营救杨锐一人?
从朋友到敌人,张之洞心目中的黄遵宪
张之洞为何给青年梁启超开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薪?
书生议政参政为何总是结局凄惨?
老官僚如何不露痕迹地算计官场新秀?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依然如旧的月色》(2014)等。
杨锐真是倒霉到家了,本来完全可以不死的 7月23日杨锐杨锐他哥在四川去世了,杨锐执意要去奔丧,张之洞想让他继续当坐京(时局很关键对于张之洞一派),力图阻止杨回四川,结果8月初招考经济特科,张之洞就叫杨报考(之前杨锐参加了N次会试都都失败),8月13日张之洞的其他幕...
评分杨锐真是倒霉到家了,本来完全可以不死的 7月23日杨锐杨锐他哥在四川去世了,杨锐执意要去奔丧,张之洞想让他继续当坐京(时局很关键对于张之洞一派),力图阻止杨回四川,结果8月初招考经济特科,张之洞就叫杨报考(之前杨锐参加了N次会试都都失败),8月13日张之洞的其他幕...
评分正如作者意图,这只是历史的另面,虽然茅海建这些年挖掘戊戌变法颇深,但张之洞等人立场也不一定就值得肯定,尽管他们记录了一些真相,历史永远是旋涡,尤其在重大事件的节点上
评分考证太多,不成体系,论文般琐碎,读起来远不如天朝的崩溃。不过看看张之洞的往来书信,能更直观的了解当时的思想、形势,其中不乏拍案叫绝的史诗。
评分不好读,不易懂,了不起。
评分历史没有如果,也容不下太多假设;先人著述罕有探讨真相,多为斗争需要。
评分机缘,变局,言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