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世界》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已经说过,我很早就意识到存在着不同的观察方式,因为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到大都市。严格说来,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找不到一个过去,一个我可以进入和考虑的过去,这种缺失让我感到痛心。”
“ 我知道自己父母的情况,但是再往前就不清楚了。我家祖上的事含混模糊。父亲还是个婴儿时,我爷爷就去世了。传给我的家史仅此而已。现在我们追忆的只是一个家族传说,有些内容夸张浪漫,或者完全是编造的,因此不能信以为真。”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当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第一届大卫·柯恩文学奖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奈保尔在《看,这个世界》的扉页写着:献给女儿。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句戏言。这位深具移民印记的作家,写的几乎所有文字都有着某种漂泊感和无根感,他似乎一直在寻找什么,不停地观察、记述,但其间并不携带任何寻找答案的急迫感。奈保尔通过描写自己经历的事件、去过的地方、见...
评分奈保尔的这本书名叫《看,这个世界》,实际上写的更多是那种“视而不见”或“视其一半”的问题。他在书中记录他童年时候遇见的一个做床垫的人。奈保尔是印度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大约是移民的第三代,从小生活在印度化的社区里,想要了解真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那个做床垫的...
评分远方之间:从“看”到“见”的距离 ——奈保尔的话语三棱镜 王威廉 奈保尔的《作家看人》一书写得精彩纷呈,在亲切地略带自传色彩的叙述中揭示了诸多个体的乃至文化的存在困境。全书中小说笔法纵横睥睨,烘托出思想的身影,这堪称是一种文学的发现,他常在不经意的熟悉之处突...
评分奈保尔是小说家,但是也写了不少非虚构作品,至今在数量上恰好与小说(集)数量持平,都是14本。奈保尔2004年推出《魔种》后,已经宣布不再写小说,《A Writer’s People》则是他最近的非虚构作品(2007年出版)。 奈保尔一向的非虚构作品以游记为主,最近的三本(The Writer ...
评分奈保尔是小说家,但是也写了不少非虚构作品,至今在数量上恰好与小说(集)数量持平,都是14本。奈保尔2004年推出《魔种》后,已经宣布不再写小说,《A Writer’s People》则是他最近的非虚构作品(2007年出版)。 奈保尔一向的非虚构作品以游记为主,最近的三本(The Writer ...
文字举重若轻。
评分写作家作品,沃尔科特、福楼拜……,写人物国家,甘地、印度……写世界观和文学创作……,写评论与成见……,一如既往的奈保尔的非虚构手法,把态度融入到大量的资料之中。
评分奈保尔谈论甘地什么的无所谓,我关注的是他吐槽福楼拜的《萨朗波》。《萨朗波》确实应该被吐槽,可是奈保尔吐得不是很清晰。另,不是我有失厚道,我过去一直认为,现在还是认为,孙先生的翻译并不十分优秀,可以说,离优秀差远了。
评分★★★
评分第一次读奈保尔,慢慢习惯他的叙述手法:追述式、考据式、还原式。被他所还原的事实冲击,但这种冲击没有获得惯常的戏剧化释放,所以意犹未尽却只能接受,因为它更接近真相。此书翻译有精英化倾向,稍显艰涩但不忍释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