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談社《中國的曆史》是日本曆史學傢的係列著作,是近年來中國曆史方麵的重磅力作。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錶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瞭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瞭最新齣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曆史佳作。
叢書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國內學者許宏、羅運環、王子今、黎虎、閻步剋、鄧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為中文版作序推薦。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 原作均為日本中國史領域代錶學者:
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和随手可得的史料相比,想要找一些不一样的史观,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上《明朝那些事》、《说春秋》等书热过之后,用文学化的语言讲史,变成了大众读史的主流方式,有趣是有趣,但少掉了历史的严肃面貌之后,可能会让人沉溺于史料的趣味体验,而略过了对历史真实性斟酌与思考...
評分《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个人感受来说,前三册中还是最喜欢第一册。第一册虽然不是历史学家所写,而是由考古学家来完成。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宫本一夫才能用最为质朴的方式,把最为真实的考古分析信息传达给读者。而不似第二册那样带有强烈的历史学家对事件的曲解和粉饰。 ...
評分虽然号称了解中国历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了解的仅限于故事化的史实,尚未形成整合提炼的史识,更遑论高屋建瓴的史论了。于是趁着难得悠闲的暑假,把这套束之高阁好久的讲谈社中国史通读了一遍,以求构造出中国历史的系统化框架。这个目的也达到了。 一直以来,窃以为...
評分和随手可得的史料相比,想要找一些不一样的史观,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上《明朝那些事》、《说春秋》等书热过之后,用文学化的语言讲史,变成了大众读史的主流方式,有趣是有趣,但少掉了历史的严肃面貌之后,可能会让人沉溺于史料的趣味体验,而略过了对历史真实性斟酌与思考...
評分極好的學術普及性讀物,許多觀點也頗有新意。相比之下,許多國內學者寫的普及性讀物就生硬得多。
评分讀史果然不能讀本傢。
评分捲一(神話-夏王朝)9/27--10/11 三星。 捲二(殷周-春鞦戰國)10/12--10/24 三星半。 捲三(秦漢帝國)10/25--11/2 四星 捲四(後漢·三國)11/2--11/18 三星 捲五(魏晉南北朝)11/21--11/30 三星半(五鬍十六國什麼的,果然好亂) 捲六(隋唐時代)12/6--12/14 四星 捲七(五代十國·宋)1/24--2/1 四星半。 捲八(遼西夏金元)12/28--1/24斷,2/1繼續--2/11,兩星半 捲九(明清時代)3/9--3/28,四星 捲十(清末民國)3/31--4/11,三星
评分第十一捲和第十二捲沒翻譯過來?
评分作為日本一綫曆史學者接力寫成的一套中國通史,它既有局外人的中立視角,又比之歐美的漢學著作,多瞭對中國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讓人對中國曆史有全新的認識與感受。第十捲《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 中華民國》據說刪減瞭很多;未引進大陸的兩捲是:第十一捲《巨龍的胎動:毛澤dong與鄧小ping》,天兒慧著 第十二捲《中國與日本的關係》,尾形勇、鶴間和幸、上田信、葛劍雄、王勇、礪波護著;刪減或無法引進的原因從書名大概也能猜的到一二;咳,好想看全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